天津:推进品牌农产品基地建设 培育壮大10个重点品牌

大力推进品牌农产品基地建设,被列入了2025年的天津民心工程。加大力度建设以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红瑶甘薯等重点品牌为主的品牌农产品基地,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拓展市场渠道,带动农民增收。来自市农业农村委的数据显示,本市在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提振市场消费、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重点实现了“五个突破”。
农业品牌,不仅代表着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同时也代表着农业的地区特色和农业形象。天津市大力推进品牌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到2025年年底,培育壮大小站稻、沙窝萝卜等10个重点品牌,建设提升10个以上品牌基地。
加工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
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的农产品基地,涉及了加工和种植两部分。企业自有的“日思”品牌,2001年完成注册,至今已有24年。在津南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的加工区,一间高大的建筑就是小站稻的加工车间,里面采用的是全机械化智能操作,从稻谷变成一袋袋大米,全程不需要人工参与。“过去的工人是力气型的,现在搬、扛等工序都被机器替代了,工人们也都向智能操作工转变了。”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解释说,2018年本市正式启动“小站稻”振兴计划,公司引进了全球领先的稻谷加工设备,建设了智能化加工中心。这几年持续升级改造,由半自动生产改造为全自动生产,实行了自动灌装、自动套袋、机械码垛的有机结合,既节约人工成本,又减少商品破损率,出产的小站稻米最大程度地保留稻米的营养成分。
科技赋能 智慧田园的绿色革命
除了小站稻的加工厂区,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的基地,还分别在津南区北闸口镇吕坨子村和津南区双桥河镇柴庄子村设有种植区。如今水稻种植也加入了很多科技元素,种植区内无人机植保作业已经成常态,增设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可对基地种植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实时回传土壤墒情、气象数据,安装的智能灌溉系统还可以精准调控着每一寸稻田的“营养餐”。“我们与中化集团合作研发的‘低肥精准施肥技术’,让化肥用量减少30%的同时提升稻米品质。”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
更令人瞩目的是,基地的有机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00亩,绿色种植的品种主要以“津原U99”为主。基地从2018年开始探索有机种植,同年完成有机转换认证,2019年首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迄今为止,已连续6年完成有机产品认证。
文化活动多样 让稻作文明焕发时代光彩
在水稻的两个种植区,都设置了“稻香源”千亩稻田观赏区,吕坨子村的稻田观赏区还可以接待游人参观。2024年的小站稻“开镰节”和参观研学活动,接待人数超过10000人次。
此外,天津市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还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IP矩阵,“稻米节”融合农耕体验与美食文化,“稻田音乐会”、与相关部门推出的《小站稻赋》诗歌集、稻田主题油画展,让传统农事升华为文化盛宴。
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市场与信息化处处长李洁表示,本市在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提振市场消费、促进农民增收方面重点实现了“五个突破”。升级“津农精品”认定门槛,225个品牌序列实现量稳质增。重点打造小站稻、沙窝萝卜、岳龙红瑶甘薯等10个品牌。
品牌管理“由分散到统筹”突破。“小站稻”品牌上提市级管理,制定小站稻全产业链标准8项,2024年全市小站稻种植面积83.4万亩,总产量53.5万吨,产值125.4亿元。政府牵头聚势宣传推广,在全国稻谷价格历史最低的市场背景下,“日思小站稻”销售实现量价齐升。同时,以高于市场价15%签订收购合同,联农带农效果凸显。(记者 徐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