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绿水青山”变身鲜活教具 天津大中小学联动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

人民网记者 张静淇
2025年09月28日13:53 | 来源:人民网-天津频道
小字号

“原来机械爪一抓就能把垃圾送进焚烧炉发电,废水废气还能被净化处理,这和我想象中‘脏乱臭’的垃圾场完全不一样!”在光大环境(天津)有限公司西青厂区,张家窝中学高二的学生们盯着垃圾吊控制室里的操作画面,眼中满是惊喜。

张家窝中学学生观看垃圾焚烧发电。天津职业大学供图

张家窝中学学生观看垃圾焚烧发电。天津职业大学供图

这场由天津职业大学联合西青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思政实践课,让学生们跳出课本,在实地探索中触摸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内涵。

作为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教育两委“2025 年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专项课题的核心内容,“在绿水青山中读懂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项目由天津职业大学牵头,串联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教学要求,量身打造了层次分明、螺旋上升的实践教学体系——小学侧重触觉主导的“感性认知”,初中聚焦听觉驱动的“社会互动”,高中注重多种感官的“系统建模”,大学则强调跨感官统合的“批判创新”。而张家窝中学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正是高中段“系统建模”教学目标的鲜活落地。

离开垃圾处理厂区,学生们又走进天津粳稻研究中心科普馆,开启了“稻米之源”的探秘之旅。

张家窝中学学生在天津粳稻研究中心科普馆和种植基地参观。天津职业大学供图

张家窝中学学生在天津粳稻研究中心科普馆和种植基地参观。天津职业大学供图

“大家了解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吗?从水稻种植到精深加工,从品牌开发再到品牌运营,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最实在的体现。”思政课教师韩智宏带领学生们认识了水稻的种植和加工过程,并耐心讲解。

当听到国家粳稻中心在杂交粳稻领域的科研实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看到智慧农业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尤其是了解到袁隆平院士等科学家为粮食安全付出的努力时,学生们不时发出赞叹,“原来一碗米饭背后有这么多故事,原来粮食安全这么重要”。不少同学更是默默记下“珍惜每一粒米”的承诺。

随着一场场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垃圾处理厂探索、粳稻科普馆研学,到西青第六埠村的环保体验、蓟州毛家峪村的互动学习,学生们走进多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在“行走的课堂”中收获成长,在心中种下“绿色的种子”。

未来,天津职业大学还将继续完善实践教学方案,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深入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引导更多青少年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守护者,让青春在绿水青山间绽放光彩。

(责编:孙一凡、潘旭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