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加快站产城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

新闻发布会现场。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人民网天津9月29日电 (记者唐心怡)“十四五”期间,红桥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27%,2023、2024连续两年增速全市第1;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60亿元,万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2.24件,全市排名第3;全国医改评价结果,中心城区排名第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9.7%,中心城区排名第1……9月28日,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红桥区拿出亮眼成绩。
“‘十四五’时期,红桥区全面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推动站产城融合发展,多重预期目标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红桥区委书记、区长陈宇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红桥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的有关情况。
主动服务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京津冀同城商务区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方案、重点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按计划已经全面完成。天津西站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津兴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西站周边交通体系提升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楼投入使用。载体建设和产业导入加快一体推进,西站南“站产城”融合示范区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区新设机构超200家。
新质生产力发展积聚新动能。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51项科技成果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和科学进步奖。加快光荣道科技产业园、京津冀工业软件产业园等科创平台建设,探索推进与河北工业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天津商业大学合力打造天商数字商务科创园。在建及运行的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达到10家,中试平台4家。成立水泥行业绿色生态与低碳零碳、海洋资源利用绿色技术与智能装备两个创新联合体。在能源绿色低碳、洗煤选煤智能化建设、化工新材料、水处理、工业软件研发、工业互联网运用等领域正在加速形成产业聚集态势。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出清低效无效企业31家,3家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全部退出政府融资平台名单。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区管校聘”、“九年一贯制”试点稳步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办理1.2万余件,与京冀多地“跨省通办”事项超1500项。以滨水广场、城建大厦等为代表的十余年闲置和烂尾项目启动新生。
城市高效能治理展现新面貌。提升改造罗浮路、跤场等口袋公园,新增公园面积3万平方米,子牙河(红桥区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5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实施,19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受益居民9400余户,12条道路实现通车。完成全区重点积水片区和居民小区户内燃气设施提升改造,更新改造供热老旧管网69公里。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成立全市首家行政争议多元解纷中心。
人民高品质生活实现新提升。新增城镇就业超5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累计改扩建学校、幼儿园23所,新增学位4745个。市人民医院国家应急医学救援基地、红桥中医院、区妇幼保健中心新院区等建成投入使用。建成5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完成92个健身园、10条健身步道改造更新,新建17个户外微场地、3个全民健身中心。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紧紧把握市委市政府以战略之举谋划用好西站高铁枢纽宝贵资源、推进站产城融合发展的机遇,全面加快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推动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取得更大进展,为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服务全市发展大局贡献力量。”陈宇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