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稳步推进 天津市河北区书写“十四五”亮眼答卷

人民网天津10月12日电 (记者李丹)“河北区扎实落实天津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三新’‘三量’部署要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稳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在10月11日召开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区专场”上,河北区从多个方面亮出“五年答卷”。
河北区委书记徐刚介绍,回顾五年工作,用四篇“文章”概括:
做好“转型”文章,在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上下功夫。河北区坚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五年来累计引进北京新设机构198家,落地国能航运、神州高铁等北京项目49个、投资额109.3亿元。大意风区集聚华为天津区域总部、中远海运等5家龙头企业。累计引进优质项目208个,产业项目到位额417.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亿美元,持续位居中心城区前列。市场主体达6.4万家,“四上”企业数量552家,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11.3%、64.3%。河北区共建共享国家级和市级创新平台18个,引进中关村智造中试服务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比“十三五”末增长56.2%、95.3%、100%。
做好“改革”文章,在集聚要素资源上下功夫。市场化引进职业经理人、总会计师14人,2024年区属国企营收同比增长50%。河北区创新“3+2+1”资产盘活推进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盘活闲置资源57.4万平方米、实现收入37.3亿元。推出2批22个区级“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30余人,创新建设数智金融法庭,实施一类案件批量高效调解审判,累计审结案件约2.7万件,较民事案件平均审限缩短62%。
做好“文化”文章,在保护、传承和发展上下功夫。河北区坚持保护为先,抢救性修缮盘活北洋法政学堂、云贵会馆、圣心教堂等历史文化遗产。2024年全区15个A级景区接待游客2041.9万人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8.6亿元,人均消费同比增长37.8%。聚集游戏研发、创意设计等相关企业近800家。
做好“治理”文章,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河北区改造老旧小区65个,总建筑面积136.7万余平方米,惠及群众约3.2万户。成为全国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代表全市首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评估。河北区在全市首创党建引领“阳光物业”小区治理新模式,已建成示范小区73个,老百姓的家园更靓了、日子更美了、生活更幸福了。
徐刚表示,河北区将高点定位、深度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围绕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和科技创新一并谋划中长期发展规划,让老工业基地在新时代焕发全新活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