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成绩亮眼 南开区“十五五”绘就“全域创新”新蓝图

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开区专场。人民网记者 唐心怡摄
人民网天津10月17日电 (记者唐心怡)“我区地区生产总值2024年达到82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突破680亿元,交出了一份彰显南开担当的答卷。”10月16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开区专场,现场天津市南开区委书记朱玉兵的话掷地有声。
朱玉兵着重从五个方面介绍南开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情况。
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协同发展迈出新步伐。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建设,建立与国家部委、驻京高校院所“握手”通道,深化创新协同和产业合作,实现协同发展从单向疏解承接向双向融合相互赋能转变。五年来,先后引进中铁建、中铁物等央企及分支机构65家,理想众望等新动能企业947家。
南开区发改委主任郭晓军表示,南开区下一步将牢牢把握央企来津投资布局的关键窗口期,确保在吸引央企分支机构、高端项目和创新板块上实现新突破。
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涌现。依托高校院所等科创资源聚集优势,抢抓天开园核心区落子机遇,加快发展动能从传统模式向新质生产力转变。天开园开园两年多来,持续丰富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供给,做优科技服务、金融服务、政务服务和硬件设施等环境支撑。截至今年8月底,核心区已累计注册企业1626家。
“天开园平均每天有4家科技型企业诞生,已初步形成智能科技、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南开区科技局局长李梓介绍。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加速释放。为企业提供更加适宜的土壤,推动企业服务从政策支持向环境营造转变。在全市首创“首席服务官”工作模式,建立“一企一档一策”闭环服务机制,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由被动受理变为主动靠前服务。五年来,全区“四上”企业达1318家,较“十三五”末增长51%。
南开区商务局局长匡建封进一步介绍,2024年南开区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实现1342.31亿元,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实现65.89亿元,均完成“十四五”预设指标。
厚植文化底蕴,文化强区建设成效凸显。南开区深入贯彻“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重要要求,加强历史街区、风貌建筑保护,用好戏剧博物馆、老城博物馆等文博资源,全区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104项。“十四五”期间,累计引进首店品牌201家,举办首发、首展等各类特色促消费活动近千场,承接大型赛事和演唱会112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迸发新活力。
南开区文旅局局长王敬分享取得成绩:“到2025年,南开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稳定在5%以上。2023、2024两年,南开区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区生产总值比重均位列全市第二。”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建共享幸福南开。南开区坚持走好内涵式发展路子,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推动民生保障从基础兜底向普惠扩面转变。24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加速推进,惠及4.9万户居民。持续出清重点领域安全风险,“悦来先锋”志愿服务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
此外,南开区获评天津市碳达峰试点区、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
“‘十五五’时期,我们将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树立‘一核引领、全域创新’工作思路,建设全域创新区,以科技创新强根基,以产业创新壮筋骨,以改革创新提质效,以治理创新惠民生,为中国式现代化天津实践注入强劲动力。”朱玉兵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