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天津“十四五”教育发展观察: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赋能高质量创新发展

2025年10月18日10:02 | 来源:天津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 赋能高质量创新发展

  海河之畔,秋意渐浓。天开高教科创园内,跃动着创新与智慧的火花。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高校的900余家科创企业在这里孕育成长。这片创新高地,正是天津教育系统在“十四五”期间深化改革、赋能发展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以来,天津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城市能级跃升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一堂“课” 看“大思政”如何贯穿育人全链条

  近日,天津医科大学先后迎来和平区新星小学、南开区科技实验中学的师生代表,在学校市级思政课重点实验室开启沉浸式实践教学与集体备课活动。师生们循着历史脉络走进校史馆、朱宪彝纪念馆与生命意义展厅,围绕“弘扬科学家精神 涵养新时代青少年报国情怀”进行研讨,让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在思想碰撞中深深扎根。

  “这种一体化备课,让小学阶段的故事性启蒙、中学阶段的理论性融入、大学阶段的学理性探究真正衔接起来,实现育人目标的阶梯式递进。”天津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黄知伟说。

  这一场景,是天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缩影。“十四五”期间,天津率先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工作体系,全市1400所中小学与高校签约共建,联合开展课程开发、集体备课。

  “一体化的关键在于‘融’。”市教委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处处长杨明表示,“我们不仅要实现课程贯通,更要推动资源融通、力量协同。”为此,天津印发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编制41个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充分发挥各学科育人价值,让思政元素无痕融入知识传授。

  如今,在天津大中小学的课堂上,思政课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全市思政课教学满意度逐年提升。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相得益彰之下,天津的青少年学子正在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一条“链” 观科学教育如何衔接人才培养全周期

  走进天津市第一中学化学创新实验室,高中生穆珂祺正和同学们调试着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他所在的天津一中是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之一。“学校的科创社团有大学老师来指导,还能预约使用高校的实验室设备,这让我对工程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穆珂祺说。

  这些创新体验的背后,是天津着力构建的科学教育贯通培养链条。“十四五”以来,天津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首期遴选100名优秀中学生,走进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7所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开展为期一年的科研实践。对接高校“强基计划”,建设32个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领航学科基地。6个区、46所中小学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为创新人才早期识别和培养提供了沃土。

  这条“链”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拓展。天津5所高校、14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50余个顶尖学科形成有力支撑。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获批14个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319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本科生提供优质育人资源。

  职业教育同样在这条链条中发挥关键作用。天津首批7所高职院校、10个专业群进入国家“双高”建设序列,通过建设生物医药、信创等国家级产教联合体,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从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基础教育,到夯实理论基础与创新能力的高等教育,再到对接产业需求的职业教育,天津正通过构建贯通融合的培养体系,让每一个具有科学潜质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一座“园” 见证创新成果如何从校园走向市场

  “高校的实验室资源、专家的智慧支撑,对我们初创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天开园内一家专注于膜法水处理技术应用的初创公司负责人赵艳华感慨地说。他们的技术源头,来自天津工业大学的分离膜国家级创新平台。在天开园里,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校园走向市场的“关键一跃”。

  这座“园”,已建立起要素齐备、循环畅通的创新生态:高校的原始创新是“源头活水”,在重点实验室平台和园区服务加持下,最终实现将人才的智慧、科技的成果,高效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十四五”期间,教育赋能发展的路径在天津愈发清晰。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现代中医药、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三大海河实验室相继揭牌,8所高校牵头或参与2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建设,构成了策源创新的“国家队”。

  为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天津市实施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推动高校与天津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项目超万项。与此同时,天津动态优化高校学科专业设置,5年间新增数据科学、智能制造等166个紧缺专业,构建起90个精准覆盖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的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

  大潮奔涌,奋楫者先。

  从铸魂育人的课堂,到贯通各段的科学教育链,再到活力迸发的科创园区,天津教育系统正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城市发展脉搏,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天津力量。(记者 张雯婧)

(责编:张静淇、陶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