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濱海新區區委網信辦、人民網天津頻道共同主辦的“外媒看濱海”大型採訪活動在天津濱海新區啟動。
智慧濱海宜居新區是最靚看點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多家境外媒體記者將走進天津濱海新區多個點位實地採訪採風,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天津濱海新區取得的新成就。
在天津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從指紋到虹膜,乃至走路的步態,都可以成為智能設備識別身份的“密碼”,便捷地幫助人們開啟或捍衛生活中的道道“閘門”。外媒記者在參觀時紛紛贊嘆不已。
天津中科智能識別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薛金鴿介紹說,研究院研發方向涵蓋智能計算、全媒體大數據智能處理、多模態智能識別與智能雲服務等多個學科領域。未來五年,研究院將充分利用天津五大戰略疊加機遇期,緊扣小巨人升級版和萬企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建設智能身份識別、智能監控、智能制造、智能醫療、等重點工程,打造天津特色的“智能+”名片。
走進生產廠房,一架直升機映入眼帘,當工作人員介紹到它是一架重達300kg的無人機還能用於農業和物流等方面時,外媒記者一下子來了興趣,紛紛提問,並在採訪之余拿出手機與無人機合照。“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無人機!”來自利比裡亞《新聞報》的尼姆雷豎起了大拇指。
“這款大型無人機是全球首款由商業公司改造直升機生產的,飛行時間可達到4小時。”一飛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媒介經理李雲飛介紹說,“公司專注於無人機飛行控制系統的研發與制造,目前無人機可應用於農業、物流等領域。希望未來能用人工智能機器替代人工,以此來減少人工成本。”
2016年11月,由京津兩市共同建立的“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正式揭牌。目前產業協同創新已初見成效,中關村引入企業與天津企業協同發展。自管委會揭牌以來,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注冊企業638家,注冊資金86.83億元,來自北京企業200余家。
走在兩側布滿入駐企業展示的走廊上,外媒記者們圍住工作人員,積極詢問入駐企業的發展、主營業務等問題,工作人員就問題分別進行一一解答。來自巴基斯坦獨立新聞社的阿卜杜勒·瓦吉德·汗表示,天津是一個科技發達的城市。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天津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希望天津的科技成果也能向世界推廣。
“看,飛魚!”在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裡,來自安哥拉國家電視台的若奧一下子被大廳裡水柱中的水下機器人白鯊MAX ROV吸引住了。走進另一個展廳,新穎多樣的體驗產品讓外媒記者們爭相體驗。來自布隆迪《新生報》的姆伯尼漢庫耶在體驗了手持白鯊MIX水下助推器后興奮不已。
“我們開發這些產品,是希望更多的人體驗到水中游玩的樂趣。”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經理姜平月介紹,深之藍是國內第一家從事全系列水下機器人研發的高科技公司。目前合計申請授權專利150項,其中發明專利42項,為我國海洋資源開發提供了核心裝備保障能力。
來自巴西《商業觀察報》的卡多索,一到濱海圖書館就趕忙拿出手機,讓朋友幫他錄制視頻,“知道這次會來‘網紅’圖書館參觀,我早早就做好了准備。這是一座很美麗的圖書館,它可以吸引很多人來讀書。”在參觀完濱海圖書館后,卡多索和其他外媒記者還去到了美術館、演藝中心,他表示,這裡的文化和巴西的不同,我想把中國文化帶回巴西。
“好一朵茉莉花呀……”剛到天津濱海新區華納社區,“外媒看濱海”採訪團就聽到了歌聲,外媒記者們尋著歌聲走進社區的音樂舞蹈教室。一曲結束,記者們迅速圍了過去進行採訪,“您覺得在這裡住得怎麼樣?”塞拉利昂《協和時報》的馬爾蓋湊過去問。“我覺得住在這裡棒極了,社區服務很好,我們天天都過來唱歌跳舞!”76歲的合唱團組織者周國雲向他介紹道。
許多外媒記者都是第一次看到水性汽車漆的生產線,採訪之余紛紛贊嘆。在參觀完整個生產線后,來自老撾巴特寮通訊社的帕努翁表示,能來參觀水性汽車漆的生產流程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之前看過其他公司有這樣的技術,但這是第一次看到涂料公司有這樣的技術。我覺得PPG公司在環保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其他公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