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濱海新區:建好便民“小廁所” 做足惠民“大文章”

2021年07月12日13:56 | 來源:濱城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建好便民“小廁所” 做足惠民“大文章”

新城鎮移動裝配式公廁

  ■ 兩年來,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廁所之“點”帶動鄉村振興之“面”,努力推動農村文明進程不斷前行。據統計,按照“能建則建、願建盡建”的原則,新區為居住在平房、具備條件且有意願的農戶都建設了方便適用衛生的戶用廁所,兩年共計完成11737戶,建成公廁441座,實現了農村衛生公廁全覆蓋。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廁所革命”對於改善鄉村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有效控制鄉村生活污染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是體現文明進步的尺度,也是城市發展中的一項民生難點。近年來,濱海新區“廁所革命”逐步升級,在提升鄉村人居環境和城市精細化管理上不斷創新舉措。如今,文明如廁、健康生活的新風尚在“濱城”蔚然成風,城市“內涵”不斷提升。

  小角落裡的大革命——

  移動裝配式公廁 巧解“天大的小事”

  “一個土坑兩塊兒磚,三尺土牆圍四邊。”到了夏天臭氣沖天、蠅蛆成群,這是部分農村地區廁所的真實寫照。對此,新城鎮梁子村村民李耀霞有著幾十年的切身體會。“以前村裡的旱廁氣味特別難聞,到了夏天蚊蠅滋生,天不熱的時候也要捂著鼻子進出,太難受了。現在這個水沖式廁所干淨衛生,沒有臭味兒,跟過去相比,真是一天一地!”李耀霞說。李耀霞所提到的水沖式廁所位於濱海新區塘沽大梁子小學旁,是2020年10月開始投用的移動裝配式公廁之一。外觀色澤明快,內部干淨整潔,不僅配備水沖式便盆、獨立洗手池,還有為殘障人士和母嬰群體配置的專用衛生間,而且還能根據需要移動裝配。記者採訪時,陸續有周邊村民和返校學生前來如廁,大家都對這座移動裝配式公廁贊不絕口。

  2019年,新城鎮黨委、政府堅持黨建引領,共同締造,將“廁所革命”列入為民辦實事清單,組建了由鎮、村及專業公廁設計改造公司三方組成的攻堅團隊,千方百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新城鎮正處於城鎮化進程中,建設固定式公廁資金投入大,而且村子拆遷完成后,公廁也要拆除,必然會造成浪費。通過調研,我們廁所改造攻堅團隊針對拆遷區域人員流動性大、沒有水源、下水困難等實際情況,最終決定建設‘定單式’定制移動裝配式公廁。”新城鎮工作人員高彩雲告訴記者,這個可移動裝配式衛生間隨著村子的拆遷進程,可以隨時被移動到需要的地方,特別節能環保。由於附近沒有水源,公廁還裝配有容量大的儲水水箱,以及節水型器具和化糞池。“使用這種節水型器具,每次沖廁所僅需0.6L水,用水量僅為普通公廁的十分之一,水箱充滿水可以一次滿足約2000人次使用。同時,我們還有專業人員對糞池進行定期清掏,防止堵塞外溢或隨意傾倒的發生,確保公廁用得上、用得好、用得住。”

  截至目前,新城鎮已建成並投入使用了19座這樣的移動裝配式公廁,並將公廁維保與解決當地困難群眾就業相結合,委托村級組織對廁所進行管護服務,由各村聘請本村困難群眾負責公廁保潔等工作。這一民生舉措,在解決村民如廁這一“天大的小事”的同時,解決了部分困難群眾的就業難題,這場“小角落”裡的“大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效。

  小村庄裡的大工程——

  大國“裡子工程” 撬動美麗鄉村建設

  除了新城鎮,“廁所革命”也早已在“濱城”的大小村居打響,並持續升級為美麗鄉村的“幸福工程”。

  走進漢沽街小馬杓沽村,記者看到一排排農家院落排列整齊,村庄道路干淨整潔,家家戶戶的旱廁都升級成了沖水式戶廁。在村民李雲柱的家中,2020年剛剛改造完成的衛生間成為家裡的一道“風景”。“以前我們上廁所要去村裡的公共廁所,不僅遠,衛生還不好,上個廁所渾身臭氣熏天。戶廁改造后對我們百姓來說真是太方便了,特別是老年人和腿腳不方便的人,不用出家門就能解決,上完廁所用水一沖,一點味兒也沒有。”說話間,李雲柱的臉上不禁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漢沽街自2019年10月啟動了戶廁和公廁改造工程,10個村2121戶告別了困擾大家幾十年的如廁難題,並建立了一套以村民自行維護為主、街道和社會化管理為輔的長效戶廁管理機制。小廁所連著大民生,戶廁建設和改造不僅解決了村民如廁難,改變了農村的環境面貌,提升了群眾生活質量,也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助益。

  記者從區農業農村委獲悉,兩年來,濱海新區以廁所之“點”帶動鄉村振興之“面”,努力推動農村文明進程不斷前行。據統計,按照“能建則建、願建盡建”的原則,新區為居住在平房、具備條件且有意願的農戶都建設了方便適用衛生的戶用廁所,兩年共計完成11737戶,建成公廁441座,主要涉及漢沽街、茶澱街、胡家園街、太平鎮、中塘鎮、小王庄鎮和新城鎮,實現了農村衛生公廁全覆蓋。

  小廁所裡的大民生——

  有顏值更有內涵 讓“方便”更方便

  “小廁所、大民生。”人的一生中約有三年的時光是在廁所裡度過的。作為最常見的公共設施,公共廁所體現了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一座環境整潔的公廁同樣也是城市的窗口。

  在大港大劇院附近,一座綠樹掩映、紅頂白牆的公廁,已成為和大劇院一樣受人歡迎的文明風景。公廁內設有管理間、男廁、女廁、無障礙廁位等區域,各類禁煙、防疫、全國文明城區等宣傳海報恰到好處地成為這裡的裝飾。在這裡,鏡面無水漬、便池無污漬、空間無異味無蚊蠅是最基礎的管理要求。“我們這個公廁緊挨著大港大劇院,這塊平日人就多,所以來如廁的人也多。越是這樣,我們越要做好保潔,讓大家有一個好的環境……”公廁保潔員陳洪山一邊擦著地,一邊對記者說。

  多年來,濱城“廁所革命”精細化、常態化、長效化管理系列舉措切實讓“方便”更方便。區城市管理委作為新區228條主干道路和220個室外公廁全方位包保單位,及時推動各點位工作落實過程中,也總結出了一套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好經驗、好做法,並在全區范圍內學習推廣。“廁所革命,三分建、七分管。建設好的廁所要是管理不好,不僅難以持久,還會成為新‘污染源’。我們堅決不能讓這樣的問題發生。”大港環衛隊副隊長馮國強告訴記者,大港區域從2015年就開始了公廁改造行動,目前主城區區域內共有公廁31座,其中一類公廁數量佔三分之一以上。

  免費如廁、提供廁紙、自動噴香除臭、配備母嬰室……如今,越來越多這樣的多功能智慧型“星級公廁”在“濱城”亮相,成為文明新景。“這些星級公廁不僅外光漂亮,內部整潔,保潔員也十分熱情,我自己帶兩個孩子外出,完全不用擔心喂母乳和換紙尿褲等問題,簡直太方便了,不愧是星級公廁,必須點贊!”家住泰達街的許女士每天帶著孩子在泰達城市公園“打卡”。她的肯定,也道出了大多數新手媽媽的心聲。

  “公共廁所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尺度,我們更要在公廁管理上下苦功、出真力,讓公廁有顏值、有內涵,讓如廁這一‘天大的小事’成為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的助力跳板,讓‘濱城’更有文明內涵。”區城市管理委城市考核室工作人員李榮山說道。

  短評

  廁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國家發展的注腳。“廁所革命”貫穿於城市發展的始終,與城市建設的脈搏一起跳動。建好的是小廁所,體現的是大文明。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趕考路上,“濱城”人將始終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發展理念,不斷筑牢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線。廁所,這一“天大的小事”,正從民生短板一躍成為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感的助力跳板,讓“濱城”百姓收獲看得見、摸得著的滿滿幸福。(記者 杜紅梅 董欣 竇永斌 哈喆 攝影報道)

(責編:李丹、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