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評論員觀察)
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
持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讓救助更有力度、識別更有精度、幫扶更有溫度,就一定能為困難群眾兜住底、兜牢底、兜好底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體現的是黨和政府的民生厚度、政策溫度,以及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可為臨時生活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統籌運用發放實物、現金和提供服務等方式……前不久,民政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切實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部署各地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扎實穩住經濟、完善社會民生兜底保障措施有關要求。從扎實做好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到加強對未參加失業保險的無生活來源失業人員的救助幫扶,再到簡化優化救助程序、逐步推行社會救助全流程線上辦理,一系列務實舉措,為保障好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指出:“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一段時間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對困難群眾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方此之時,尤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大對因疫因災遇困群眾的臨時救助力度。這既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存權、發展權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兜住兜牢各類困難群眾民生底線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社會救助事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制度安排。有關部門出台政策進一步健全社會救助和保障標准與物價上漲挂鉤聯動機制,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預算1546.8億元已全部下達,多個省份加大兜底力度、持續幫扶困難群眾……近期,更多人感受到支持與溫暖,增強了面對困難的信心。
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可及性、時效性十分重要。比如,江蘇省民政部門落實“救急難”機制,對受疫情影響基本生活存在困難的家庭及人員開展先行救助,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吉林長春強化臨時救助,及時為全市范圍內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以及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臨時補貼,努力保障好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事實証明,統籌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等手段,簡化優化救助程序,提高辦理落實速度,才能讓幫扶更及時、更高效。
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也需增加覆蓋面、提高精准性。在確保低保制度持續平穩運行的基礎上,還要重點關注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低保邊緣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等,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加大摸排力度、加強動態管理、及時發現救助需求,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不落一人。實踐中,一些地方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手段和資源,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主動發現困難群眾,消除了救助保障盲區,推進了精准救助。同時,也要瞄准困難群眾的實際需求,實施分類化、差異化救助,在解燃眉之急的同時,幫助他們增強自我發展的動力和能力。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今天,我國已建立起一整套社會救助制度,實現了弱有所扶、困有所助、難有所幫。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持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讓救助更有力度、識別更有精度、幫扶更有溫度,就一定能為困難群眾兜住底、兜牢底、兜好底,在新征程上凝聚“一起向未來”的磅礡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7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