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

孫翼飛
2023年06月22日08:34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晨光熹微,天津津南區小站鎮盛字營村村民齊熙彬來到田間,察看水稻生長——幾天前,噴洒農藥的無人機剛從他的324畝水稻田上空飛過。

日正中天,西青區辛口鎮大杜庄村葫蘆加工體驗館內,朱娜正細心教學生們如何制作燙畫葫蘆——通過制作葫蘆工藝品致富的朱娜想讓更多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玉兔東升,薊州區下營鎮郭家溝村的游客漫步山間,欣賞五彩斑斕的夜景——在這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幾乎家家都建起了農家院。

……

今年1月,天津市委、市政府聚焦事關長遠發展的重點領域,提出實施“十項行動”,其中之一就是“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今年2月1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印發《天津市鄉村振興全面推進行動方案》,明確把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惠農富民作為根本目的,突出把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作為重點任務,力爭在現代化場景下、高質量發展進程中,做好新時代的“三農”工作。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天津正錨定目標,鉚足干勁,在京畿大地繪寫著“鄉村巨變”的新篇章。

降本增效 發展現代化都市型農業

眼下,正值水稻分蘖期。站在津南區小站鎮盛字營村馬廠鹼河邊遠遠望去,盛坤田園家庭農場經營者齊熙彬的324畝水稻一片蔥蘢,長勢喜人。

在這324畝水稻田中,有一條細細長長的土路。今年50歲的齊熙彬告訴記者,腳下這條土路的年齡比自己還大,“小時候和小伙伴天天在這條土路上玩耍,夏天還跑到對面河裡洗澡,兒時的記憶就是土路兩旁的水稻好高,大人們天天在地裡從早忙到晚。”

如今,齊熙彬和自己的父母親一樣,守望著土路兩旁的稻田。中午時分,齊熙彬一邊悠閑地往太陽能殺虫燈裡放藥,一邊感慨:“都是種水稻,可我比父母輩幸福太多了,從種到收根本不用操心,而且成本也大大下降。”齊熙彬介紹,自己種植的“金稻919”是專家根據土壤情況給精心挑選的,插秧、收割全部機械化,需要噴洒農藥時隻要打一個電話,合作的公司就派人和無人機過來了……

齊熙彬介紹,為盡可能地減少農藥使用量,自己的水稻田全部使用太陽能殺虫燈殺滅害虫。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齊熙彬介紹,為盡可能地減少農藥使用量,自己的水稻田全部使用太陽能殺虫燈殺滅害虫。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自從5月份水稻插秧后,齊熙彬干的最多的“農活”就是走路——每天沿著這條土路溜達,來來回回十幾遍。“我就是喜歡觀察水稻生長,一天一個樣,看著讓人心情好。”

“一篙御河桃花汛,十裡村爨玉粒香。”傍晚,在藤蔓纏繞、微風徐來的庭院裡,齊熙彬聽著稻田中的蛙鳴,慢悠悠地念起了文人墨客描寫小站稻的詩句。他還說,自己正考慮建一個農家院,“歡迎大家來這裡感受現代田園生活,也希望能為傳播家鄉小站稻文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和齊熙彬一樣,濱海新區楊家泊鎮付庄村村民李玉生的營生也是在水裡“撈金”。

“你看這小魚兒,在底下游行,吃飽了趴著不動行,就怕它上來漂!”面對前來學習的參觀者,李玉生在自家養魚池內,將自己近30年的養殖經驗總結得簡單明了、通俗易懂。

李玉生端著養魚池工人撈出的一盆半滑舌鰨魚苗,細細察看生長狀況。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李玉生端著養魚池工人撈出的一盆半滑舌鰨魚苗,細細察看生長狀況。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李玉生今年養的魚是半滑舌鰨,又叫鰨目魚、龍利魚,是中國傳統名貴魚類。自2021年開始,半滑舌鰨出現苗種雌魚率較低、生長周期長等問題,導致養殖效益不斷下降。怎麼挑選優良品種,如何降本增效,這些難題可給李玉生愁壞了。

了解到李玉生的困難后,今年,楊家泊鎮政府積極對接天津水產研究所和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研究所,及時反映企業、養殖戶的訴求,尋求新品種、新技術等方面支持。專家聯合“把脈問診”,開出了“鰨優一號”的藥方。“鰨優一號”是中國水產科學院黃海研究所培育出的半滑舌鰨新品種,2021年經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成為半滑舌鰨的第一個國審新品種。“鰨優一號”雌魚率達到40%左右,成活率高,一年齡成魚能達到2.5斤以上。

換了新品種后,李玉生還給40多個養魚池全部安上循環系統,養魚水經過生物池淨化,過濾掉糞便、殘餌后還可以循環利用,養魚池的溫度、含氧量也都用上了先進的監測設備。一套組合下來,李玉生的養殖成本下降了一多半。

被問到今年收入會有多少,李玉生嘿嘿一笑:“隻賣魚苗的話,保守估計500萬元。不過,我還是想等秋天開始賣成魚,一斤能賣90塊錢呢!”

李玉生用現代化方式成功養殖半滑舌鰨的事在村裡傳開了。現在,隔三差五就有村民登門拜訪李玉生請教養殖經驗。楊家泊鎮副鎮長趙曉兵介紹,為鼓勵更多村民投身水產養殖,下一步鎮政府將積極對接天津市水產研究所和天津市農學院,引進專家團隊和新技術,對養殖戶和企業進行指導,對接銀行為需要融資擔保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同時推動地方標准的制定,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品牌影響力。

齊熙彬和李玉生的故事是天津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的生動注腳。在天津,不少村庄都經歷了從“靠天吃飯”到現代農業的華美蛻變。天津有平原廣袤、四季分明、山水林田湖草資源齊備的自然條件,還有雄厚的城市化、產業化基礎,以及京津都市圈巨大的優質市場,在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上具有良好條件和獨特優勢,加之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天津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接下來,天津將持續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突出發展品質農業、精致農業,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推動農業“接二連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壯大產業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凝神屏氣,朱娜手執電烙筆在葫蘆上作畫:左右輕輕描上兩筆,再用更輕的力道在中間畫上幾道,一個蓮花的花瓣就完成了。電烙筆“聽話”地游走,不一會兒,一幅蓮花盛開、水光瀲灩的風景畫展開在葫蘆之上。

6月上旬的一個午后,在西青區辛口鎮大杜庄村的葫蘆加工體驗館,朱娜正在教她的學生們制作電烙畫。

“葫蘆本身具有弧度,難度比在木板上作畫大,大家要注意溫度、力度和運筆速度,一氣呵成,因為稍有遲疑就會顏色過深,影響畫面整體的美觀性和協調性……”從小就學習繪畫的朱娜,對燙畫葫蘆制作有著獨到的見解:“這一個個葫蘆既能體現中國傳統繪畫的風格,又具備西洋畫寫實的美感,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因此對手藝人也有很高的要求。”

除了燙畫葫蘆,朱娜還制作出工藝更為復雜、收益也更為可觀的景泰藍掐絲葫蘆。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除了燙畫葫蘆,朱娜還制作出工藝更為復雜、收益也更為可觀的景泰藍掐絲葫蘆。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一說起葫蘆,朱娜總是笑盈盈。朱娜的笑來自於可觀的收入:畫一個簡單的小葫蘆幾十元錢,復雜一點的大葫蘆幾百元錢,而一個巨大且畫作精美的葫蘆能賣到上萬元錢。靠在葫蘆上作畫,現在朱娜一個月的收入輕鬆超過2萬元,和從前打工相比高出了好幾倍。

賺到錢后的朱娜,不忘帶領村民一起脫貧致富。現在,大杜庄村跟著朱娜學習燙畫和景泰藍掐絲工藝的村民已有30多人,並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通過制作葫蘆工藝品,這些村民利用閑暇時間,每人一年增收2萬多元。

為鼓勵更多村民投身到葫蘆加工產業,大杜庄村正在做新一輪規劃。“我們將繼續積極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鄉村振興工作的各項安排,計劃投資50萬元將葫蘆燙畫產業與勞動教育研學相結合,讓中小學生了解非遺文化,把這項古老的技藝傳承下去,投資50萬元打造新農直播間,打破工藝葫蘆傳統銷售模式,拓展新時代農民創業途徑。”大杜庄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畢紅鴿信心滿滿:“相信目光看得遠了,思考的角度多了,一定能給村集體致富帶來新思路。”

在距離大杜庄村120公裡的西劉舉人庄村,嬌嫩粉艷的食用玫瑰花開得正盛。走在村裡的小路上,微風拂過,香氣扑鼻。

見到記者過來,任克蓮老遠就招呼:“快進屋坐,我剛泡了一壺玫瑰花茶,自己家產的,可香了!”今年52歲的任克蓮之前根本沒想到,自己打了大半輩子工,還能在天命之年當上老板。

在村民眼中,任克蓮原本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2016年,西劉舉人庄村集體成立食用玫瑰種植合作社,任克蓮身份的轉變就此埋下伏筆。在看到食用玫瑰花帶來的經濟效益后,任克蓮認真思考了幾天,決定大干一場。

短短幾年,在任克蓮成立的廣晟玫瑰種植基地,食用玫瑰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700畝。每年5月,基地裡的食用玫瑰花相繼綻放,整個村庄都變得浪漫起來。鮮花餅、玫瑰精油、玫瑰純露、玫瑰花茶……從最開始的種植,到如今實現食用玫瑰花的全產業鏈發展,廣晟玫瑰種植基地的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廣晟玫瑰種植基地的工人們正在採摘食用玫瑰花。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廣晟玫瑰種植基地的工人們正在採摘食用玫瑰花。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位於寶坻區大口屯鎮的西劉舉人庄村距離北京很近,任克蓮緊跟風口,在北京請了一位直播帶貨達人為自家產品吆喝。“這兩年玫瑰花一開,就有不少北京人來我這裡賞花、採花、品味花茶。”任克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各種產品加起來,去年玫瑰基地產品的銷售額有將近300萬元,除去各項成本,能剩下幾十萬元。今年,任克蓮打算在產值上再進一步,同時帶領更多的村民一起深挖食用玫瑰花的經濟價值。

“村裡人口隻有319人,每到旺季,村裡200多人都會參與玫瑰花採摘和加工工作,每個人都能增收一兩萬元。”西劉舉人庄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志廣說,任克蓮成為食用玫瑰種植的帶頭人后,越來越多的村民也開始跟著種玫瑰,村裡計劃邀請技術專家入戶講解和指導,幫助花農進一步增收。

在天津,像大杜庄村和西劉舉人庄村這樣的致富故事還有許多。一個個村庄的村民亮麗收入數據連接起了天津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加的曲線。今年一季度,天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4.3%,實現首季開門紅。

天津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中心任務,打造小站稻、蔬菜、畜牧、水產4條百億元全產業鏈,新培育2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市級農業產業強鎮和20個市級特色產業示范村,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市GDP增速,城鄉收入比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同時,進一步做好東西部協作和支援合作工作,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扮靚顏值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從天津市中心驅車一路向北,150公裡后沿著馬營公路后半段的山道前行,每到一個拐彎,或急或緩,都能從不同角度欣賞到郭家溝村的秀美風光:千米綠廊藤蔓纏繞宛如翡翠,各色花朵爭奇斗艷美如油畫,山水間民居依山高低錯落,林木中鳥啼虫鳴不絕於耳……

陽光下,郭家溝村的“彩虹花海”與藍天白雲相映如畫。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陽光下,郭家溝村的“彩虹花海”與藍天白雲相映如畫。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五步一景,十步一畫,這是郭家溝村“直給”的美麗。位於薊州區下營鎮的郭家溝村,素有“薊北水鄉”“山中不夜城”的美稱,是京津冀地區名氣響當當的度假村。2013年至2021年間,郭家溝村先后被國家相關部門授予美麗鄉村、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最宜居村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森林鄉村等榮譽。2022年年底,郭家溝景區正式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這也是天津市首個鄉村類的國家4A級景區。

“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的稱號是郭家溝村每一位村民的驕傲。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的稱號是郭家溝村每一位村民的驕傲。人民網記者 孫翼飛攝

如果不曾了解郭家溝村的歷史,很多人都會誤以為這座小村庄的美麗來自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2012年以前,隻有50余戶人家、150余人的郭家溝村,還是一個交通閉塞、貧窮的小山村。由於郭家溝村位於薊州區北部山區,耕地面積零零散散,人均耕地面積還不到1畝。

“我們的地都在山上,隻能種點核桃、板栗,秋天摘下來賣一賣,當時村裡看起來灰蒙蒙、光禿禿的。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出去打工,聽說我們是郭家溝的,大伙都笑。”回憶起十幾年前郭家溝村的景象,村民張凌峰直搖頭。

外地人有意或無意的笑聲,深深刺痛了郭家溝村村民的心。“這種情況必須要改變!”郭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金領下定決心要將村裡容貌煥然一新,“以后再說是郭家溝的,要讓別人羨慕。”

說干就干,2012年3月,郭家溝村抓住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這一難得的機遇,以“京津地區最具中國北方民居特色的水鄉旅游目的地”為定位,不搞大拆大建,對現有村庄、民居、環境、景觀進行改造提升。“我們改造民居房屋、道路、裡巷街道,新建旅游接待設施、示范房和安置房,打造水系景觀、景點,進行管線入地和變壓器增容,建設污水處理工程,對村庄進行全面綠化。”胡金領介紹,目前,郭家溝村有農家院46戶,佔到全村的90%以上。

取得眼前這樣的成績,是持續不斷鄉村治理的結果。“郭家溝村在區、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聚焦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以及農村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養老托幼、特殊群體關愛保護、社會保障等方面都積累了一些經驗與做法。”胡金領說。

今年,郭家溝村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路途上將再進一步。“我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踐行者,也是受益者,我們將繼續遵從綠色發展理念,對部分農家院進行改造提升,打造夜晚燈光秀項目。”已經當了23年村支書的胡金領,想法頗為深遠,“作為專業化的旅游村,鄉村的文化氛圍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今年我們計劃把村史村志重新整理完善,出一本書,挖掘郭家溝村的根脈,講好郭家溝村的故事,樹立起村民高度的文化自信,提升鄉村文明和軟實力。”

華麗蛻變的郭家溝村是天津奮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一個動人縮影。

在天津,總能領略到村落的美麗:比如,位於武清區最北端的李大人庄村,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窘境,搞起了採摘、陶藝、露營、露天電影,變身網紅打卡地﹔比如,靜海區良王庄鄉岳家園村大力打造“江北水鎮”,弘揚“舞龍”等民俗文化,處處展現新時代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和鄉風文明﹔再比如,寧河區寧河鎮楊泗村將1000畝稻田打造成景區,油菜與水稻輪耕,既可以提高土地肥力,游客還能在春天賞油菜花,夏秋看稻田畫……

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的路上沒有終點。接下來,天津將在前期工作打下的良好基礎上,著力在“宜”“和”“美”三個字上做足文章。以精心創建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精准扶持800個經濟薄弱村為重點,加快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強鄉村風貌引導,留住鄉風鄉韻鄉愁,實現鄉村由表及裡、形神兼備的全面提升。

春華秋實,耕耘不輟。在津沽大地的熱土上,鄉村振興的故事未完待續。

(責編:孫翼飛、王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