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寧河區:金橋“謀士”搭“金橋”

2023年07月05日09:30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橋“謀士”搭“金橋”

  排水不暢、路燈不亮……原先基礎設施老舊引發的連串問題,是14個自然小區組成的寧河區金橋社區解不完的硬結。如今緊密依靠黨員群眾,從設立“黨員圓桌議事會”,到實施“一把手”工程,金橋社區走出一條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預防化解矛盾風險的新路,架起一座通向居民心坎、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金橋”。

  社區治理看“議事”

  去年,天津市寧河區橋北街道金橋社區辦了個“黨員圓桌議事會”,召集大家議議社區裡的事。

  居民起初不以為然,“什麼也解決不了,議議也就是議議。”

  不信,到社區打聽。近一平方公裡土地上零散分布14個自然小區,房齡全在20年以上──

  “這塊在這村建的,那頭在那村建的,一堆一片,有圍牆的就倆小區。”

  “住宅用地、商業用地、工業用地等等,土地性質比較復雜。”

  “既在城鄉接合部,又處貿易開發區。既有樓房區,又有拆遷遺留平房區。”

  ……

  金橋社區集矛盾易發“標簽”於一身,即使在居委會所在地的圍合自然小區金橋小區,也積壓難題多年──8棟樓、238戶,地方小,人口少,加上物業費難收齊,原物業公司不干了,無新物業公司“接單”。盡管2020年已提升改造,但設施缺乏維護,路燈不亮,居民夜裡出行,靠手機照明。

  “群眾反映訴求的12345市民熱線工單接連不斷,重重矛盾歸根結底是由基礎設施老化缺乏修繕引起的。”去年剛上任時,社區黨支部書記馮飛頭疼不已,“這個問題沒解決,那個問題冒出來,按下葫蘆浮起瓢。”

  獨木難支,孤雁難飛,眾人拾柴火焰高。馮飛召集老黨員老干部“謀士”開會,“他們有從職能部門退休的,有經營生意的,覺悟高、熱情高、經驗多,點子多。”

  幾番“議事”下來,社區的事漸漸有了眉目。

  在上級幫助下,社區選用了天津未來城宜諾有限公司,為試點的金橋小區和銀河花園居民提供“先嘗后買”物業服務。

  “新管家”今年入駐后,一口氣更換了院內和樓道燈120盞,增添綠植320平方米,修繕粉刷門垛、公共區域地面200平方米……金橋小區居民李倩倩明顯感到變化,“20多年老小區,現在很少像我們小區這麼干淨的。”

  “我們開展了多種公益活動,幫助獨居、行動不便的老人修馬桶,換門窗、燈泡等,服務質量提上來,業主購買服務的熱情才會增長。”物業經理李鵬飛說,今后會通過新增多種經營等方式彌補收費空缺。

  物業進駐后,金橋社區又將“黨員圓桌議事會”升級為“一把手”工程,除了邀請6名老黨員反映居民訴求、激勵物業進一步提升服務水平外,社區黨支部書記還和離退休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物業公司經理等“一把手”組成“議事會”召集者,發揮網格員信息摸排、採集作用,專題研究轄區居民反映的共性、疑難問題,由社區黨支部書記“快事快辦、特事特辦、重點問題承諾制協調呈辦”,讓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解難題聚合力

  “老頭們下棋啥的沒地界兒,缺個活動室。”75歲的孫國輝是6名老黨員之一,起初他和很多人一樣不敢想“議事會”能派上用場,直到自己的“議題”有了著落。

  金橋小區有9間公共用房,原先老物業公司用,老物業公司走后,幾戶居民你佔一地兒,我用一屋,一家配一鎖,“收編”成“庫房”。有居民氣不過,掰扯幾句,無效,隻好作罷。

  馮飛決定去會一會,他帶上社區干部在“庫房”守著,來了一戶“開鎖的”──

  “大伯,屋裡東西是您的?”

  “嗯呢,怎的?”

  一聽腔調,馮飛話題一轉,“向您‘取經’來了”。他事先了解到,對方愛唱歌。

  “您多才多藝,我們想建個活動室,讓大伙兒有個休閑娛樂、才藝展示的地兒,您怎麼看?”

  “好啊,老哥兒幾個常騎車去別地兒唱,正缺場地。”

  馮飛抓緊機會向他詳細介紹了活動室陳設、用途、對居民健康快樂生活的意義,以及亟需建設場地等。幾番談心,聽得對方很興奮,“這是好事,支持,公共用房我交鑰匙。”他還帶動其他幾戶騰退了房屋。

  “居民不是不通情理,關鍵是拿出讓人家心服的理兒。”馮飛說,很快,社區攜手物業打造了上百平方米的黨群活動室。

  類似“活動室”這樣的“小議題”被看重了、解決了,老黨員們的感受很不一樣,合力“治未病”防范矛盾風險的心氣更足了。社區將收集上來的居民願望歸為三大項127件,首先要解決的是“排水”──

  “一下雨,人都為難。金橋小區的水抽出去了,前田小區的還沒膝蓋呢。”

  “晴天也犯難,管道一堵,衛生間坐便一排水,旁邊地漏往上滋。”……

  金橋小區提升改造后新建水泵,下雨不灌樓道了,但小區外還處在雨水和生活污水明渠排放狀態,涉及的其他開放式樓棟和平房片區排水系統更老舊,但因有的地方納入拆遷計劃,不適宜多添“新家當”,排水不暢漸成“老大難”。

  “議事會”先是推出嘗試疏通管道方案。最早靠電動疏通裝備,通不開,后又找來吸污車,“整整通了4天,通著通著馬路牙子滋水了,說明管道塌了,或是因污垢硬化等原因,通不動了。必須‘吹哨’街道了。”馮飛說。

  “吹哨報到”是我市矛盾調處機制之一。依托該機制,街道“一把手”和水務、住建、城管、規自、興寧集團等部門單位有關負責人多次現場協調,最終確定“用一截、建一截”轄區排水改造方案,以最大限度為雨污積水找到“出路”。

  6月16日,工程隊正式進場施工。

  “按計劃,兩個月后新建暗管接通市政管道,水順流到頭。”馮飛說。(記者 劉雅麗)

(責編:李丹、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