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管線工孔寶忠——

架管吹填 高效疏浚(工匠絕活)

本報記者 李家鼎
2023年07月07日10: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架管吹填 高效疏浚(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從事管線巡檢和鋪設工作36年,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管線工孔寶忠致力於提升管線運轉和連接效率。以他名字命名的“孔寶忠凹槽軌道運管機”和“孔寶忠接卡管線門架”,解決了我國巨型管線鋪設難題﹔他主創的“自航耙吸船艏吹接管的施工工法”,實現了大馬力絞吸船的船、岸管線快速連接,為疏浚工程節省大量成本。他曾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勞動模范等榮譽。

  渤海灣畔,汽笛轟鳴。天津港北航道臨岸海面,“通途”號挖泥船開足馬力,成噸的海底淤泥翻滾攪動,通過疏浚管道被運送至岸邊。管線伸向內陸深處,56歲的孔寶忠(見圖,本報記者李家鼎攝)身背工具包,手拿檢測錘,從遠處走來。今年,是他做管線工人的第三十六年。

  蜷身伏管,五步一停,錘打傾聽,行至一處管道連接點,孔寶忠停下腳步,“聽上去不太對勁。”他拿出測厚儀測量后發現,“厚度隻有23毫米了,正常管線應該在50毫米以上,這一節必須馬上更換。”孔寶忠說,由於管線每天要運輸大量海底淤泥,腐蝕嚴重,管壁太薄就有破裂風險。干管線巡檢這些年,孔寶忠已經練就一雙“慧耳”,從挖泥船的施工區到拋泥區,十幾公裡長的管線,上千個管道連接點,僅靠“聽”,他就能判斷出管線的磨損程度。

  “除了管線巡檢維護,我的工作還包括管線鋪設。”孔寶忠說,疏浚工程吹填造陸施工離不開排泥管線的鋪設,而要在淤泥質軟基納泥區內鋪設排泥管線,不可避免地要進行管架搭建。“管線必須架設起一定高度,否則時間久了,會被吹填物掩埋。”孔寶忠說,2006年,他曾遇到過一個難題:那一年的天津港航道疏浚工程中,由於首次引進大型耙吸式挖泥船參與施工,吹填管道直徑達到1.1米,單節管重7噸,此前,國內使用過的最粗管道直徑為0.8米。

  人力搭建,管道太重﹔機械進場,地面太軟。眼看管線鋪設陷入停滯,三伏天裡,孔寶忠一頭扎進存放管線的悶熱廠房,針對作業場地、管架承載力、管線架上運輸、接卡等難題開展技術攻關。最終,孔寶忠在“搭建起步平台——機械壓樁”等方面取得創新成果。實際應用過程中,他設計制作的“孔寶忠凹槽軌道運管機”“孔寶忠接卡管線門架”也相繼問世。兩項工藝不僅讓接卡鋼管速度由原來的每天2節提高到每天5節,還節約了近3000米的管線,節省費用近500萬元。

  如今,自航耙吸船遠距離疏浚吹填施工,已成為疏浚工程的重要手段。“隻有以最少的時間接好管線,才能給船舶節省出更多有效施工時間。”孔寶忠說。

  經過多年實踐,孔寶忠採取橡膠充氣浮漂代替浮筒平台配合接管的方法,研發出“自航耙吸船艏吹接管的施工工法”。與傳統工法相比,利用橡膠充氣浮漂代替浮筒平台,進行船、岸吹填管線快速接頭的連接,把平台上操作改為船上操作,人員操作環境改善、受風浪影響減小、操作人數減少、安全系數提高,避免了因輔助船拖帶平台磕碰造成的船舶損壞而發生的維修費用。如今,這一工法已在我國多個大型疏浚工程中廣泛應用。

  從業36年,30余座沿海港口、60多個疏浚工程,都曾留下他的腳步。“管線有問題,找老孔!”對於來自其他單位的“求助電話”,孔寶忠總是耐心地分析,幫助解決。“要努力把好的工法和經驗傳承下去。”孔寶忠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7月07日 第 06 版)

(責編:李丹、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