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軌道交通跟著“民呼”走 答好“我為”卷

軌道交通集團牢牢把握軌道交通建設“民心”屬性,始終將群眾“呼聲”置頂,既立足眼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長效機制,積極推動“民呼我為”實踐,讓幸福可感、可知、可及。
“還”路於民,化堵為“疏”,幸福可感
成林道站此前因管線切改復位施工,臨時佔用了成林道北側車行道和人行道。為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軌道交通集團在管線切改完成后立即組織騰退圍擋恢復道路,於7月4日完成非機動車車道和人行道恢復,並對成林道建新路至紅星路路段重新鋪了瀝青,道路標識標線及隔離護欄等交通設施也已安裝完成,呈現給市民一個嶄新的成林道,實現車行順暢行人安全。
“這些看似‘細微’的道路變化背后其實做了大量的工作,在道路恢復期間我們成立專項管理小組,統籌安排參建單位編制施工計劃,堅持召開日例會,每小時巡查一次現場,24小時盯控,積極與相關產權單位溝通,邀請相關產權單位現場監護。同時,克服特殊天氣及中、高考對工期的影響,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才確保道路恢復工作按期完工。”軌道交通集團所屬地鐵集團第一項目管理部工程副經理楊紅星介紹道。
今年以來,軌道交通相繼完成津塘路站、萬東路站、一中心醫院站等周邊區域地塊環境綜合治理,目前正全力加快24個點位退路,早日讓路於群眾、讓路於交通,讓市民百姓真切感受到軌道交通集團解決民生熱點的使命擔當。
“小”罩棚解決“大”難題,幸福可知
黑牛城道新八大裡地區配套地下工程過黑牛城道地下通道在今年3月投入使用以來,極大方便了周邊居民,三裡街區居民表示“每天早晚接送孩子上下學時間節約了至少30分鐘”。但也有部分群眾表示憂慮“七裡出入口處夏日暴晒、下雨無遮擋、冬天下雪還可能濕滑,建議加裝罩棚”。
軌道交通集團所屬地鐵集團第三項目管理部工程副經理曲騰飛介紹說:“在了解到市民的呼聲后,軌道交通集團所屬地鐵集團立即組織實地踏勘、方案制定、設計方案評審、材料准備、人員調配等工作,不到2個月的時間就穩定了罩棚方案並征詢相關管理部門意見。具備條件后,在5月底組織進場施工,經過各部門、各單位近一個月的高溫協同奮戰,於6月底完成罩棚施工及驗收工作。”
看著新完工的罩棚,附近七裡街區和三裡街區的市民都連連稱贊,覺得罩棚不僅美觀大方,還很好地解決了烈日灼烤、風吹雨淋、雪天防滑的問題,這件事真正做到了“民呼我為”,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增”出入口“減”民憂,幸福可及
6月30日,地鐵2號線增設出入口工程嶼東城站B出入口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向著開通又邁出實質性一步。
嶼東城站B出入口是軌道交通集團確定的第一批21個地鐵增設出入口之一,主要目的是進一步解決部分既有線車站無法滿足周邊百姓的出行需求的問題,經軌道交通集團綜合考慮群眾需求、歷史沿革、用地規劃、實施條件等,在對既有運營線路逐站深入研究增設出入口、加大覆蓋面的可行性后確定。
截至目前,已增建並開通了順馳橋站、金街站、腫瘤醫院站等11個出入口,有效解決了群眾橫跨快速路乘車、購物、就醫等實際需求,剩余10個出入口,未來也將陸續開通,給市民乘客乘坐軌道交通帶來更多方便,對提升區域載體功能、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的意義。
民呼我有為,“為”字顯擔當。軌道交通集團在加快建設增設地鐵出入口、津靜市域(郊)鐵路、履行政府方股東職責推進地鐵4號線北段、7號線一期、8號線一期、11號線一期等新線建設的同時,下大力氣回應、解決了一批市民對道路恢復、環境美化等的訴求,累計退路約20200平米,恢復綠化約26850平米,完成場地硬化及清理苫蓋約28200平米,下一步,軌道交通集團將繼續在主題教育中深化“民呼我為”探索,高效高質解決群眾“急愁難盼”,奮力交出為民辦實事的高分答卷。
來源:天津軌道交通集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