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魚爺爺”一輩子做好一件事

2023年07月31日11:34 | 來源:今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場長金萬昆被譽為“水產界的袁隆平”

金萬昆早年在解剖魚類。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供圖

金萬昆早年在解剖魚類。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供圖

金萬昆在挑選新培育的津新紅鏡鯉。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供圖

金萬昆在挑選新培育的津新紅鏡鯉。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供圖

今年91歲高齡的他,仍每天忙碌在科研生產一線,人們親切地稱之為“魚爺爺”。

出生於一個貧苦漁民家庭的他,以發展水產事業為己任,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創建了優良苗種產業化生產技術體系,打造成為“北魚南養”的新模式。

扎根鄉村的他,一輩子與魚打交道,把一個合作化時期的小漁場發展成為國家級一流的水產良種“育、繁、推一體化”大型種業企業,為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養魚人譽為“水產界的袁隆平”,他就是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場長金萬昆。

艱苦創業,帶領社員發展水產養殖

盛夏時節,走進位於寧河區蘆台街道的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這裡池塘密布,蘆葦繁茂,幾幢現代化水產養殖廠房鑲嵌在碧水綠樹之間。在寬敞明亮的養殖車間裡,已年過九旬的金萬昆正與工人一起查看他們的“寶貝”——中華胭脂魚苗種,當天將有10萬尾苗從這裡出發,發往江蘇常州的養殖戶手中。

中華胭脂魚分布於長江和閩江上游,是我國珍稀特有魚類之一,屬於國家二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多年來,該魚種僅在南方有少量人工繁殖。為填補我國北方地區人工養殖這一魚類的空白,金萬昆帶領團隊引進了中華胭脂魚親本,擴大繁育群體,建立中華胭脂魚活體資源保存庫,開展親本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技術示范。經過多年努力,如今,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每年已有400萬尾中華胭脂魚苗種推廣至江蘇、浙江、河南、重慶等十余個省市進行養殖。

“金老雖已年屆九旬,但他依然每天忙碌在科研生產一線,為水產養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黨支部書記孫杰說,每天清晨6點多,老人會准時來到場裡,親手挑選魚苗,給科研團隊開分析討論會,到實驗室裡指導,手把手教著大家,一天也閑不下來。

1932年,金萬昆出生於一個貧苦的漁民家庭,與父母住在一條小船上,終日以打魚為生。“我從小最羨慕的就是那些能去上學的孩子,可我與父母終日漂泊在水面上,哪有機會上學呀!”金萬昆說,新中國成立后,他們一家也從捕魚改為養魚,“家”也從船上搬到了岸上,他還參加掃盲識字班,開始學習文化知識。

那時,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金萬昆的家鄉蘆台建起了漁業互助組,他被推選為組長。1955年,互助組升級為“蘆台換新漁業生產合作社”,金萬昆當選社長。憑著一股干勁,金萬昆帶領合作社社員埋頭苦干,合作社逐漸發展壯大,走出了一條捕養結合的新路。

1957年金萬昆受邀出席河北省先進單位表彰會,作為獎勵,他獲得了3000尾花鰱、白鰱魚苗。此前,北方幾乎沒有花鰱、白鰱,草魚也很少,組織上要求金萬昆要管好這些魚苗,把它們養好,發展壯大后在北方推廣養殖。

“當時北方還沒有淡水魚養殖場,我們也沒養過魚,隻會捕魚,壓力比較大。大家憑借自己對魚習性的了解,把3000尾魚苗放入挖好的兩個大坑塘裡,沒想到還真養得不錯。”金萬昆說。1958年,鰱魚全人工繁殖技術獲得突破,一年后,他被派往江蘇學習白鰱孵化技術。

“因為我文化程度低,當時與專家們在一起,總覺得自己矮人一頭。組織上派我去江蘇學習,一開始我壓力很大,實踐課我都能明白,但一涉及理論知識就感到吃力了。”金萬昆說,他沒有退縮,靠著自己的勤奮,幾乎是從識字開始,一步一步地學習,一點一滴地積累。在那裡,他學會了漢語拼音,到書店買來育種書籍,埋頭自學理論知識,遇到難點就四處求教,使自己的養殖技術大幅度提高。

勤奮學習,成為遠近聞名的育種專家

“養魚是一項辛苦的行業,尤其是培良魚苗,幾乎沒有清閑的時候。每到春季是魚兒繁殖季節,這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刻,四五個月時間,車間裡燈火通明,所有人都不能回家,全天守在場裡忙碌。”金萬昆說。

產卵池旁邊有兩間小屋子,那是金萬昆的臥室和辦公室。魚兒繁殖季節,他每天住在車間裡隨時觀察親魚的狀態,注射催產素,不眠不休。夏天是親魚產后護理的關鍵期,在金萬昆眼裡,這些魚跟自己的孩子一樣,生產過后身體虛弱,需要休養,增加營養。秋季是雌魚魚卵形成的季節,要注意給營養。冬天魚半休眠,要注意給氧……

憑著這樣的勁頭,金萬昆帶領團隊成功選育出津鰱,這是我國“四大家魚”首個人工選育品種,大大推動了北方地區家魚大面積養殖,對保護水生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發揮其生態修復功能和開發“立體”養殖意義重大。

改革開放后,金萬昆跑遍全國各地引進良種、原種、地方野生種,帶領團隊選育出“四大名鯽”。他創新魚類多性狀復合育種和遠緣雜交育種技術體系,自選課題進行858項遠緣雜交育種試驗,獲得346種有生命力的后裔,從中培育出30余種有經濟和理論研究價值的育種材料。

勤奮學習,愛動腦筋,加上豐富的實踐經驗,讓金萬昆成為名副其實的育種專家,他先后出版《淡水魚類雜交種胚胎發育圖譜》等5本專著,還在國家一二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90余篇,承擔26項國家星火計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良種工程等項目。他用自己的行動証明:不管起點在哪裡,隻要耐住性子,不怕苦難就能干出一番大事業來。

2002年,換新水產良種養殖場晉升為國家級水產良種場,2013年,換新被農業部批准為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場和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獲得眾多國家級、市級獎項和資質認証。幾十年來,換新水產良種養殖場共培育出11個經國家審定的新品種,其中5個為農業部首推的全國漁業主導品種。

金萬昆潛心研究綜合經濟性狀好、營養價值高、深受消費者歡迎的新品種,帶動養殖農戶增產增收脫貧致富。他多年堅持組織農民夜校,親任校長兼教員,結合實踐,通俗易懂地向農民講授不同品種特性和育苗肥水、水質調節、苗種投放、魚種培育、養殖技術及養殖模式、魚病防治,甚至自己獨創的魚苗開口投喂的豆漿制作方法和潑洒技術,也毫不保留地傳授農民。

金萬昆熱心幫扶貧困戶,多年來,受過他幫扶的養殖戶多達數十戶,其中有很多人靠養殖脫了貧,發了家。為推廣稻魚綜合種養綠色養殖新模式,他將培育十幾年的良種——禾花烏鯉魚苗100萬尾,免費送給寶坻養殖戶進行稻魚綜合種養示范推廣。

2015年5月,一名來到換新水產良種場購苗的養魚戶說,在寧河區苗庄鎮附近,有幾家養殖戶的魚塘達300余畝水面,因購買劣質假苗,下塘后魚苗全死了。得知情況后,金萬昆立即召集良種養殖場領導班子開會,並做出決定,在換新場魚苗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通過嚴謹科學操作提高魚苗產量,及時把400多萬尾魚苗送到這些養殖戶的池塘邊。

有一年,南方一些省份受災,魚苗奇缺,為了讓那些漁民用上魚苗,在一個孵化季的時間裡,金萬昆沒按時吃過一頓飯,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早春時光,春寒料峭,他站在冰冷刺骨的催產池中,為一條條親魚注射催產素,促其早成熟,早孵化。這一季,10余億尾健壯魚苗源源不斷地運往南方,那是首次大規模的“北魚南調”,緩解了南方部分省區淡水養殖急需。如今,“換新牌”淡水魚優良苗種,已累計推廣輻射到全國30個省市區,年推廣養殖面積290余萬畝,實現社會養殖效益360多億元,帶動5萬余人就業。

使命擔當,創新突破“卡脖子”技術難題

農業現代化,種業是基礎。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為了把“芯片”牢牢攥在咱中國人自己手裡,金萬昆建立了高水平實驗室,帶出了一支專門從事魚類育種研究和苗種生產推廣技術團隊。他創建的水產科學研究所,被農業部授予“農業部天津鯉鯽魚遺傳育種中心”,被天津市科委授予“天津市淡水魚類遺傳育種企業重點實驗室”。

金萬昆帶領團隊刻苦鑽研新技術,不斷探索用最少的池塘、環道、水資源,生產更多優良苗種,創新發明了苗種產業化生產技術體系,其中“粘性受精卵大批量自然脫粘技術與方法”(專利)解決了國內外“鯉、鯽魚粘性受精卵不能大批量脫粘”這一“卡脖子”技術難題。

他發明的“節水型孵化環道”,使單位水體魚苗孵化量提高了1000倍,生產成本下降30%。創新出“親本強化培育、大批量催產受精、環道高密度孵化、水溫、水質監控、烏仔池塘高密度綠色培育技術、集約化魚苗打包裝運”的苗種產業化生產和推廣技術體系,創造了生產季節40天內(從4月中旬到5月下旬),批量化生產推廣優良苗種40多億尾的高效率,使“換新牌”優質苗種,根據不同養殖季節,分階段適時滿足全國不同地區(南北方)的苗種需求,形成了“北魚南調、北魚南養”的新格局。

良種需要良法養,每育成一個新品種,推廣前金萬昆都要提前寫好包括該品種生物學特性的良種良法養殖技術要點,發給購苗的養殖戶,指導他們科學養殖,良法養殖﹔他主持在全國建立“換新牌”苗種養殖推廣示范基地60余家,每年對這些基地人員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培訓,示范和輻射帶動周邊養殖者從事良種良法綠色養殖。他組織開展綠色養殖“五大行動”,專門拿出津新鯉2號和黃金鯽兩個品種,在天津市開展綠色養殖模式、養殖技術示范,使養殖者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

詞典翻爛了一本又一本,筆記寫了一冊又一冊,教材勾畫一遍又一遍……他孜孜不倦,開拓創新,奮斗不止。多年來,金萬昆先后出版了5本專著,刊發69篇論文,帶領團隊承擔29項國家星火計劃、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良種工程等,獲得10項專利。

2019年11月,金萬昆卸任干了60年的天津換新水產良種場黨支部書記一職,但仍擔任著換新水產良種場場長的職務。從風華正茂到耄耋老人,年逾九旬的他依舊奮戰在育種一線,為了把魚兒種苗的“芯片”牢牢攥在中國人手中而奔忙。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全國漁業科技服務領軍人才……擁有眾多榮譽的他,依然朴實無華。“我就是魚花子(打魚的)出身,是黨培養了我,我的一切成績都歸功於黨,歸功於人民!這輩子,我就為了做好一件事——為黨和人民培育出好魚苗。”金萬昆的話擲地有聲。(記者 黃建高)

(責編:郭維瑾、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