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區著力提升城區品質

今年以來,天津市河西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本市“十項行動”和河西區“1+10”實施方案,不斷完善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區環境質量,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有所呼,政有所應。今年5月15日至6月11日,河西區對灤水裡社區紅樓裡實施雨污分流改造,累計新建雨水管道107.8米,收水管道197.7米,新建收水井27座,新建檢查井11座,改造完成后的灤水裡社區,經受住了強降雨的考驗。
舊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改善的是環境,凝聚的是民心。2023年河西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共包含92個小區,河西區科學、有序、高效推進雨污分流改造,目前53個小區已完成施工,正在施工的小區24個,合計鋪設雨水管1.7萬延米、污水管658延米,新建各型井2374余座,已完成工程量的72%。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人居環境得到改善,雨污分流“改”出了居民滿滿的幸福感。
體驗休閑聚會、健身運動、親子活動……在河西區城市綠道,每日都有不少市民來這裡享受寧靜時光。
河西區城市綠道已建成的一期、二期,全長5.5公裡,面積約40.01萬平方米。自開放以來,廣受市民青睞,成為人們爭相前往的“網紅打卡地”。而城市綠道三期的建設成為市民關注的重點。
聚焦群眾期盼,今年,河西區加快推進城市綠道三期建設。城市綠道三期西至解放南路,東至台兒庄南路,全長約2.2公裡,面積約7.9萬平方米,通過嵌入綠地、場地鋪裝,植入體育設施和休閑設施,構建多功能綠色生態廊道。完成三期后,城市綠道總長將達到7.7公裡,面積約48萬平方米,橫跨城區的“綠色生態廊道”將與周邊的娛樂、文化、藝術、消費連為一體,打造以綠化生態體系為核心的混合活力街區,全面激發釋放城市活力。目前城市綠道三期,已拆除混凝土地面2300平方米,修剪植物700株,澆筑混凝土墊層1500平方米。
城市綠道有效提升了城市生態與環境品質,一個個社區門口的口袋公園,串聯起居民的“微幸福”。
“從家裡出發,走個幾分鐘就到了口袋公園,昔日景象煥發了新生機”,清晨,在位於洪澤路與大沽南路交叉口處的口袋公園,居民圍著口袋公園跑步,老人們打起了太極……
移步即是景,“口袋公園”不僅具有美化環境、休閑娛樂、文化展示等功能,還進一步豐富了城市居民15分鐘生活圈。據了解,河西區在制定每一個“口袋公園”方案前,都充分調研考慮居民需求,在原有綠地的基礎上,運用各類造景元素,優化種植結構品種,突出主題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獨特特色的口袋公園。
今年,河西區積極打造衛星裡、馬場道等17處“口袋公園”,目前已完成8個專項口袋公園建設,共計栽植喬木67株、灌木158株、地被1989平方米、草皮1902平方米、綠籬2.7萬株、球類植物29株、亭廊花架4處,鋪裝3477平方米,安裝座椅31處。剩余9個“口袋公園”將結合綠道三期項目、珠江道項目以及城市更新項目同步推進。
城市環境持續優化,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城市功能不斷完善,河西區群眾的幸福感越來越強。河西區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不斷提升城區品質,努力為河西居民創造更加良好的生活環境。(通訊員 岳志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