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濱海新區關於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和區域商貿“雙中心”城市聚集區行動方案(2023-2027年)》出台

實施八大工程 推進“雙中心”城市建設

2023年08月18日13:12 |
小字號

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為扎實推進天津市高質量發展“十項行動”,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以下簡稱“雙中心”城市)聚集區,8月18日,《濱海新區關於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和區域商貿“雙中心”城市聚集區行動方案(2023-2027年)》出台。提出,到2025年,天津市濱海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500億元,商品銷售總額超過3.5萬億元﹔到2027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25年翻一番,商品銷售總額超過4萬億元。

以國際消費中心與區域商貿中心融合發展為主線

據了解,該行動方案旨在著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北方重要節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的聚集區。新區商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方案堅持以國際消費中心與區域商貿中心融合發展為主線,推動打造“雙中心”城市聚集區,不斷強化集聚輻射和引領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服務業產業鏈對商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構建商業與服務業相互促進的消費、商貿聯動新格局。立足濱海新區“海”“港”兩個稟賦資源,充分釋放消費和商貿潛力,形成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的良性循環,進一步激發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緊扣“國際”“消費”“中心”三個要素,增強商貿聚集、跨國採購、集散分撥、服務輻射功能,全面提升濱海新區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通達便利度、政策引領度,推動濱海新區商貿發展能級躍上新台階,將濱海新區初步建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消費向往地、全球消費資源聚集地。

實施八大工程

方案明確,新區將實施打造國際消費新高地、國際消費新平台、國際消費新賽道、國際消費新場景、生產性與生活性服務業融合、國際與國內貿易融合、線上與線下融合、樞紐中心與現代物流體系融合等八大工程。

在實施打造國際消費新高地工程方面,將打造京津冀消費聯動新高地,推動濱海新區與河北省沿海三市共同推出沿海旅游線路,組織“通州+濱海新區+雄安新區”舉辦具有國際范的消費活動﹔打造自貿創新新高地,以自貿制度創新賦能行業消費,優化進口汽車檢測服務,支持醫藥健康保稅展示中心建設,提升企業貿易便利化享匯水平﹔打造商品供給新高地,吸引一批國際品牌在新區設立概念店、體驗店、融合店,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繼續擴大平行進口汽車通關規模﹔打造服務質量新高地,開展服務質量國際化達標創建活動,建立便民高效的消費維權機制,高質量建設濱海新區商品追溯體系。

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實施打造國際消費新平台工程方面,搭建親海消費新平台,打造“向海樂活節”品牌,建設國際海洋文化體驗中心和國際海洋休閑運動中心﹔搭建數字消費新平台,推動濱海新區以經開區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國際數字服務港”、生態城國家文化出口基地打造數字文化貿易高地為重點,打造數字消費綜合服務平台﹔搭建綠色健康消費新平台,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示范應用,加快建設生態城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推進中福天河智慧養老服務示范社區和國壽嘉園樂境老年公寓“京津冀”旅居康養首選地建設﹔搭建賽事展會消費新平台,在“於響”片區規劃建設新型展館,培育和引進更多國內外知名展會、論壇和特色活動,積極舉辦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發展帆船帆板、沙灘足球等俱樂部經濟。

在實施打造國際消費新賽道工程方面,擦亮網絡貨運的金字招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圍繞東疆打造網絡貨運示范區,支持龍頭企業擴大經營規模,進一步推動網絡貨運集聚效應﹔提升生態城、東疆冷鏈基地載體功能、集聚效應和全流程服務水平,打造高品質食品跨區域流通中心﹔全力建設北方郵輪旅游中心,完善郵輪母港綜合配套設施,豐富郵輪旅游配套產品和岸上商品供給,設立進口商品免稅店﹔做強產權交易,支持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利用市場化手段和金融創新方式建設節能減排的國際化交易平台,探索濱海新區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建設。

在實施打造國際消費新場景工程方面,支持標志性商圈建設,構建“國際消費地標•市級特色商圈•區級消費中心•開發區商業綜合體•社區便民服務”五級消費布局體系﹔支持高品質社區建設,科學規劃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實現濱城社區100%全覆蓋,為老年人群體提供適用產品及文化、旅游、休閑等多維度生活需求﹔支持沉浸式消費場景建設,圍繞Z4、Z2、B1等新建軌道交通站點規劃建設商業設施,支持商業綜合體、文創園區、旅游景區等開辟“演藝新空間”﹔支持“夜濱城”場景建設,構建由“於響”海河夜經濟活力帶、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夜間經濟特色示范區組成的高品質夜間經濟空間布局。

在實施打造生產性與生活性服務業融合工程方面,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速制造業企業從提供單一產品向提供“智能產品+增值服務”轉變﹔推動港航服務業與港口樞紐融合發展,發展集“港航代理+船舶代理+報關報檢”於一體的港航代理服務,吸引外資設立航運保險定價中心﹔推動現代金融業與商貿服務業融合發展,圍繞國際一流租賃創新示范區建設,著力構建飛機租賃、船舶海工租賃、離岸租賃三個世界級中心,加快建設綠色租賃服務流程試行區,打造商業保理特色金融產品。

在實施打造國際與國內貿易融合工程方面,培育內外貿一體化市場主體,打造特色鮮明的內外貿一體化市場,鼓勵外貿企業培育自有品牌﹔建設內外貿融合發展平台,推動工業互聯網平台發展,強化數據賦能和產業協同,支持企業完善覆蓋全球的海外倉網絡,打造支撐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海外平台﹔建設商品貿易樞紐港,以聯動“三北”、輻射東北亞、拓展“一帶一路”市場為目標,打造集展覽展示、採購交易、商貿服務、消費零售等於一體的全球商品貿易基地﹔優化內外貿發展環境,推動天津自貿試驗區構建與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支持內貿企業利用跨境電商、市場採購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開拓國際市場,推動深化‘保稅+’模式,支持航空、船舶保稅維修業務發展壯大,爭取在自貿試驗區外和以醫療器械、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為代表的目錄外產品的保稅維修取得突破。

在實施打造線上與線下融合工程方面,支持要素市場功能提升,盤活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推動要素市場由口岸通關向本地結算轉型﹔支持跨境電商發展,提升保稅區、東疆等跨境電商創新試驗區承載能力,支持境外倉儲物流中心建設﹔支持“互聯網+傳統行業”,促進互聯網+醫療、文娛、旅游、交通、無接觸配送、即時零售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建設區級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台﹔探索“互聯網+展示”的智慧會展模式,推動保稅商品、跨境優品、珍品珠寶等線上展示﹔支持“直播+”新零售模式,拓展以網絡直播和現場展示的方式開展平行進口汽車零售和后市場服務,通過主播帶貨、網友互動等“線上直播+異地購物”新零售模式,向全國延伸進口商品終端零售市場。

在實施打造樞紐中心與現代物流體系融合工程方面,建設智慧綠色樞紐港口,做強以天津港為核心的環渤海干支聯動網絡,推進內陸物流網絡建設﹔提升區域航空樞紐功能,加大航線培育力度,完善國內干支航線網絡,做大全貨機業務,開通歐洲、北美等全球主要航空貨運樞紐機場航線航班﹔構建國際物流分撥中心,支持海空聯運,挖掘天津港與濱海國際機場聯動潛力,引育具備全球資源配置功能的中轉集拼和國際分撥業務,支持港口聯運,強化津冀港口間干支聯動,支持海鐵聯運,建設天津港中歐班列北方沿海集結中心,支持空地聯運,吸引航空貨運企業、大型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落戶。

2027年商品銷售總額超過4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中明確提出了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1500億元,國內外旅游人數達到2000萬人次,國內國際旅游收入超過100億元,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實現100%全覆蓋。商品銷售總額超過3.5萬億元,貨物進出口規模達到7000億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200萬標准箱,口岸貿易本地結算率達到35%,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40萬噸,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30億元,平行進口汽車通關規模保持全國80%以上並提升本地結算率,租賃資產總規模達2.5萬億元,保理資產規模達3100億元,網絡貨運實現貨運量2.4億噸,平台企業數量達到300家,年營業收入額達到4500億元。到2027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2025年翻一番,國內外旅游人數達到2400萬人次,國內國際旅游收入超過120億元,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面提質。商品銷售總額超過4萬億元,貨物進出口規模達到7800億元,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達到2700萬標准箱,口岸貿易本地結算率達到40%,機場貨郵吞吐量達到45萬噸,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80億元,平行進口汽車通關規模及本地結算率保持全國領先,租賃資產總規模達2.7萬億元,保理資產規模達3300億元,網絡貨運實現貨運量2.6億噸,平台企業數量達到330家,年營業收入額達到4800億元。

來源: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宣傳部

(責編:崔新耀、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