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閆鳳英:把技術研究課題轉化為教學設計課程
閆鳳英,1967年生,現任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城鄉規劃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擔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城鄉規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等職務。
閆鳳英長期致力於低碳可持續規劃理論與技術的研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控碳體系的縣域城鎮規劃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快速城鎮化典型衍生災害防治的規劃設計原理與方法”等項目。
在天津大學建筑館一樓咖啡廳,記者見到了剛剛開完會,匆匆從辦公室趕來的天津大學建筑學院城鄉規劃系教授閆鳳英。朴素、干練、謙遜……閆鳳英沒有寒暄客套,直接切入主題。“建筑規劃設計雖然不是高精尖科技,但與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讓百姓共享美好生活密切相關。”閆鳳英說,“作為一名建筑學院的老師,我要為此竭盡所能。”
與現實需求緊密結合,提高城鄉空間布局效率
師古而不泥古,閆鳳英認為,古人很早就有了先進的居住理念,讓建筑兼具生態環保、保障安全、移風易俗等功能,讓我們看到了人居環境規劃對社會治理的巨大作用。“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城鄉規劃應該秉持更高要求,做好城鄉空間的科學布局,發揮建筑規劃學科的頂層設計作用。”閆鳳英說。
2018年,由她牽頭的“基於控碳體系的縣域城鎮規劃技術研究”獲准立項。閆鳳英邀請70多名專家學者組成研究團隊,以改善縣域人居環境為目標,提出多學科角度下基於控碳體系的縣域低碳規劃理論與技術。
面對一個個跨學科難題,閆鳳英帶領團隊執著攻關﹔面對一項項繁瑣的工作,她和同事們細致入微、始終如一。“這是我院城鄉規劃學科首次作為項目承擔方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研究,為我國縣域綠色低碳人居環境治理路徑的科學決策發揮了作用。”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黨委書記宋昆說。
2019年,閆鳳英帶領研究生去長三角地區調研時發現,當地希望把分散的居民點集中到一起,建設行列式的居住區。“這種標准式的方案看似經濟高效,但其實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破壞了村庄的自然肌理。”閆鳳英說。
他們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對全村500多戶農宅進行實地拍照,根據現有的分布位置、組群規模,提出了新方案:隻拆遷重建位置偏遠的極個別單棟住宅,其余住宅就地改造。“這樣可以減少15.88公頃的土地性質轉換工程,減少98組農宅的拆建工程,與原方案相比,還降低了34%的工程碳排放。”閆鳳英說。
研究低碳與可持續的規劃理論與方法,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編制我國首批縣域低碳規劃標准和導則……閆鳳英的科研工作,不僅立足於規劃科學的理論基礎和體系建設,也緊緊圍繞城鄉規劃工作中的現實問題。她說:“我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和當下的現實需求緊密結合,服務國家發展,惠及民生福祉。”
把空間規劃與當地環境特點融為一體,推廣綠色低碳規劃技術
科學規劃,營造自然通風的局部氣候﹔合理布局,實現職住平衡﹔利用物聯網,建立統一的碳排放計量體系……“規劃設計必須跟上時代步伐。”這是閆鳳英的工作理念。她注重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和社會效益,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推廣綠色低碳規劃技術,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做出規劃學科方面的貢獻。
近年來,她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帶領團隊實地探訪甘肅慶城、四川金堂、浙江長興、河北武安,針對黃土高原、西南山區、江南水鄉和華北平原等不同特點的縣域類型,開展低碳規劃的工程示范,使得低碳規劃技術和方法得以推廣。
甘肅慶城地處隴東黃土高原地帶,受多種因素制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當地環保和能耗壓力較大。2018年12月,閆鳳英帶領項目團隊專門開展了針對該縣的低碳規劃研究。
實地踏勘現場,發放調查問卷,到發改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多個部門座談……在大量基礎數據的支撐下,閆鳳英團隊通過控碳分區理論、縣域碳排放核算與空間化方法等技術手段,幫助慶城縣制定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從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集聚培育新興產業等方面提出低碳發展策略﹔從優化城鄉空間格局、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促進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等方面提高城鎮集聚水平……
天津的生態城市建設、廣西玉林的“五彩田園”規劃、河北武安的控碳項目……一個個獨具匠心的設計,將建筑與當地環境特點融為一體,深刻詮釋了建筑與環境、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教學與科研並重,引導學生提升實踐技能
“立德樹人是教師的天職。”閆鳳英留校工作30年來,一直承擔著本科生、研究生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任務,年均教學工作量超過300個學時。
城鄉規劃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科,閆鳳英在教學中十分注重結合前沿研究內容。近年來,她將縣域低碳規劃技術研究課題轉化為教學設計課程,在推動項目進展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
閆鳳英還帶領學生創建了一個微信公眾號,用來分享縣域低碳規劃及治理信息和研究成果。
2019年5月,閆鳳英的學生楊一葦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名為《記一本低碳生活手賬》的文章,從日常生活中產生碳排放的主要途徑之一——生活碳行為(包括使用行為、消費行為與交通行為)出發,向讀者介紹了利用手賬本進行生活中碳行為記錄、碳排放量計算以及低碳策略制定的具體方法,並呼吁大家“從記一本低碳生活手賬開始,掌控好自己手中的碳排放‘調控器’”。
隨后,另一名同學按照相關方法,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個人碳排放跟蹤記錄。通過數據匯總和分析,他驚喜地發現,自己的碳排放量在一個月內呈明顯下降趨勢並趨於穩定。“通過日常記錄,可以不斷加強自我參與節能減排的意識,養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習慣。”閆鳳英說。
閆鳳英敏銳捕捉到個人碳減排的重要性,支持學生將“低碳生活手賬”開發為微信小程序,基本實現了線上進行“生活碳行為記錄”和“減碳績效分析”兩項功能。“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對減少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將國家需求融入教學和科研的全過程,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更有利於學生成長。”閆鳳英說。
閆鳳英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城鄉規劃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和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積極組織“應對氣候變化的多角度探討國際論壇”等各類交流活動。“閆老師長期的科研工作都與國家需求相結合,我們也要向她學習這一點,讓自己的科研實踐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2020級博士研究生任嘵燕說。“我們希望以科研活動帶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考慮,讓學生真正成才,將來承擔更大的責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閆鳳英說。
■記者手記
潛心科研 精心育才
作為建筑規劃領域的教師,閆鳳英一邊把科研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一邊堅守教育一線培養人才。在閆鳳英看來,城鄉規劃應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借鑒古今中外的優秀成果,做好頂層設計,方能行穩致遠。她深信,城鄉規劃設計要堅持走綠色生態之路,一定能為落實雙碳目標、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為人們向往的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人才是第一資源。閆鳳英始終把育人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採訪中每每談到與教學相關的話題,她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閆鳳英謙虛低調、淡泊名利,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她精心把控每項工作的細節,在建筑規劃的海洋中劈波斬浪、奮楫遠航。
《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9日 第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