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信息

濱海新區法院大沽法庭(少年法庭)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2025年01月08日13:49 |
小字號

圖為濱海新區法院大沽法庭(少年法庭)全體干警合影。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員會供圖

濱海新區法院大沽法庭(少年法庭)全體干警合影。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員會供圖

濱海新區法院大沽法庭(少年法庭)始終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維護未成年人權益,預防和矯治未成年人犯罪,努力讓每一個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陽光之下。該法庭聯合區婦聯開展“2+2+2”家庭教育指導,即“心理疏導+家庭教育指導”雙線模式,真正實現了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孩子不僅需要撫養費,更需要父親的關心和陪伴……”前不久,濱海新區法院大沽法庭(少年法庭)的法官在審理一起撫養費糾紛案件時,承辦法官對當事雙方進行調解,一番入情入理的話讓被告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不住地點頭。最終,雙方的態度慢慢轉變並達成一致調解意見,使案件順利化解。

這起案件的審理是大沽法庭(少年法庭)的干警們踐行司法為民、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生動體現和延伸司法服務的工作縮影。

大沽法庭(少年法庭)自成立之初,就以落實“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構建U型桌式圓桌審判,以溫情、寬鬆又不失威嚴的庭審環境,對未成年當事人進行審判和教育。全面落實犯罪記錄封存、社會調查、法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導等制度規定,幫助未成年人放下思想包袱。

“孩子處在叛逆期,不願意跟我們交流,我們隻顧著工作賺錢,忽略了對他的關心和教育……”前不久,在法庭上,一位被告人的父親滿臉愧疚地對法官說道。17歲的王剛(化名)在成長過程中因父母忙於生計陪伴較少、教育不到位,導致法律意識淡薄,因一時貪念盜竊他人財物,為了幫助王剛悔過自新,承辦法官第一時間對解除羈押狀態的王剛進行了判后教育。法官與王剛和其父親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一方面,引導王剛進一步認識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教育其學會感恩父母、社會,鼓勵其遠離不良惡性的誘惑,早日回歸社會。另一方面,對王剛的父親提出了批評和要求,希望其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加關注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王剛表示離開看守所之后才更能體會到自由的美好,日后要遵紀守法、踏實工作、感恩父母,希望自己能夠重新來過。王剛父親也表示會多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學習工作技能,回饋社會的關愛。

未成年人案件審理的目的不是隻為那一紙判決,而是給未成年人構建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為此,該法庭與區公安局、教體局、司法局、婦聯、社區、學校等單位部門溝通,共同搭建集家庭教育指導、未成年人幫教、心理疏導、監護評估、司法救助、跟蹤回訪、普法宣講等為一體的涉未成年人服務幫扶模式。引入“不穿制服的法官”陪審員、心理疏導員深度參與,將親情修復前置,促進化解矛盾。聯合區婦聯開展“2+2+2”家庭教育指導,即“心理疏導+家庭教育指導”雙線模式,“被害人+被告人”雙重主體,“司法+社會”雙向合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去年底,濱海新區法院在一起刑事案件的審理中,發現女童小麗(化名)處於輟學狀態。經了解,14歲的小麗自小父母離異,隨奶奶在原籍生活,奶奶去世后,其因案件身心遭受巨大創傷,后到濱海新區隨父親生活並輟學。

該法庭“巾幗護蕾”團隊從保護未成年人權益出發,主動延伸審判職能,向區教育行政部門及婦女兒童權益保護部門通報情況,協調多部門開展幫扶工作,為小麗提供專業心理疏導,並協調解決小麗的異地入學難題。最終,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成功解決了小麗在新區就學問題,實現了其回歸校園的願望。“巾幗護蕾”團隊在定期回訪的基礎上,積極與區婦聯溝通協調,制定常態幫扶計劃,讓小麗持續感受到社會的關愛,恢復生活信心,心理狀態逐漸恢復正常。

該法庭還通過專項“傾護”活動,即“傾心、傾注、傾盡”以“保護、關護、呵護”青少年,完善審判延伸工作,履行對未成年人的服務保障職能。建立學校大隊輔導員聯絡簿,由學校結合學生法律困境提出“點菜式”普法主題需求,2024年,開展訂單式普法活動30多場。以模擬法庭、庭審觀摩、普法視頻等方式,加強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知識宣傳,設置涉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公開課“普法日歷”,在兒童節、安全教育日、憲法宣傳日等關鍵節點重點普法,法治課受眾已逾萬人。先后就未成年人民宿住宿登記、未成年人網絡使用教育、預防性侵教育、侵害未成年人強制報告制度等發布司法建議,相關單位均制定落實舉措,“抓前端、治未病”效果良好。

護“未”成長,任重道遠。濱海新區法院大沽法庭(少年法庭)將不斷創新方法,持續加大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力度,時刻體現出溫情和溫度,護航未成年人快樂、健康成長。

來源:中共天津市委政法委員會

(責編:陶建、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