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薊州“金玉蘭菜”產量翻倍

2025年03月27日09:56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薊州“金玉蘭菜”產量翻倍(圖)

  “金玉蘭菜”新基地擁有6個種根儲存冷庫和10個花芽恆溫庫。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近幾年,我市薊州區生產的“金玉蘭菜”, 憑借獨特的口感與豐富的營養價值“走俏”京津冀。今年,隨著上倉鎮禹道農場新基地建成投產,薊州“金玉蘭菜”年產量由原來的400噸提高到800噸,其產業鏈也正加速向京冀延伸。

  年供應800噸

  市場仍有缺口

  3月11日早上7時,薊州區上倉鎮東塔庄村禹道農場內,菜農張鳳萍用棉服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然后鑽入零下22攝氏度的冷庫,嫻熟地在貨架上挑選著外形酷似山藥的種根。當天,這些種根就被移植到花芽恆溫庫進行水培,大約20天后,新一茬“金玉蘭菜”就能上市銷售了。

  “我們現在基本是零庫存狀態,因為市場需求比較強勁,生產訂單已經排到4月底了。”農場技術負責人劉衛超滿臉無奈又帶著幾分自豪地介紹,他們農場生產的“金玉蘭菜”主要供應京津冀市場,約佔六成市場份額。但前兩年,禹道農場受制於冷庫容量限制,在小長假、春節等旺季供應缺口非常大,經常出現客戶拿不到貨的情況。

  了解到企業面臨的問題,上倉鎮政府經過與於少屯村協商,將距離老基地1.5公裡處的一塊30畝空地整理出來,以租賃的方式提供給禹道農場使用。同時,相關部門還協調國家電網上倉供電所,為新基地6個種根儲存冷庫和10個花芽恆溫庫配備了一台400千瓦的變壓器,全力保障冷庫的用電需求。

  今年春節期間,禹道農場新基地生產的首批“金玉蘭菜”成功推入市場,供貨總量達到了10萬斤,較往年同期足足增加了一倍。“雖說供應大幅增加了,但市場價格卻沒跌,零售價還是35元/斤。”據北京君河鵬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亞君觀察,一是因為京津冀區域對“金玉蘭菜”的需求每年仍在遞增,二是因為禹道農場產品質量有保証,全國其他省市的經銷商也願意來這裡拿貨。“我前不久進了200箱,不到3天就賣光了,其中一半是銷往京津冀以外地區。”她說。

  劉衛超表示,隨著新基地啟用,薊州“金玉蘭菜”的年供應量將由以往的400噸提高到800噸,但在節假日等消費高峰,依舊存在一定的供應缺口。

  8平方米種植方艙

  農民月增收1500元

  近兩年,隨著“金玉蘭菜”在京津冀逐漸打開銷路,不少農戶紛紛上門“取經”。但很多人“乘興而來,敗興而去”。因為“入行”門檻太高了。

  據了解,“金玉蘭菜”學名歐洲菊苣,是一種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高端蔬菜,其種植過程主要分兩步,一是露天栽培種子,大約5個月后才能收獲種根﹔二是將種根放入冷庫儲藏1個月以上,待客戶下單后,將其移入避光恆溫培育室中,水培芽球菊苣,大約21天后才能採收上市。

  對普通農戶來說,露天種植種根試錯成本高,如果當年未能成功,則要等來年才能補種。不僅如此,種根的儲存、水培要四季恆溫,禹道農場10個60平方米的恆溫培育室,每年僅電費支出就要幾十萬元。

  “不過我們今年設計了一款種植方艙,佔地隻需8平方米。”劉衛超介紹,種植方艙就是禹道農場60平方米恆溫培育室的等比例縮小版,相當於把水培環節“搬回家”,農戶在自家后院自己就能操作。

  薊州區下營鎮一位“嘗鮮”的農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種植方艙前期硬件投入是3萬元。按每月生產一茬“金玉蘭菜”、35元/斤賣掉,他一個月銷售收入大約是1.5萬元,減去購入種根、冷鏈運輸的成本,再扣掉人工、水電費支出,每月淨收益大約是1500元。“硬件投入1年半就能回本,后面就都是賺的。”他說。如果一次性全款購買有壓力也不怕,禹道農場還提供種植方艙租賃服務,也挺劃算。

  推廣種植方艙對禹道農場的好處也顯而易見。一方面,企業牢牢掌握著種根種植這一“核心技術”﹔另一方面,在銷售旺季,種植方艙利用農戶家中的閑置土地,通過小規模、多點的生產方式,分散企業生產壓力,保障市場供應。

  春節過后,北京平谷、河北唐山甚至山東壽光的好幾批農戶都來到天津薊州嘗試引入種植方艙。禹道農場技術人員表示,他們計劃對有興趣引入種植方艙的農戶進行培訓,內容涵蓋包裝管理、水質監測、水培技術等。同時在生產環節中,他們也會要求農戶嚴格遵守生產流程,從水源選擇到包裝選擇,每一個環節嚴格把控,保証薊州“金玉蘭菜”的高品質。

  劉衛超還表示,如果種植方艙項目今年在京冀得到推廣,不僅能帶動更多農戶增收致富,也讓京津冀消費者買到在當地新鮮採摘的“金玉蘭菜”。(記者 張兆瑞)

(責編:韓昱君、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