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京津冀海葬啟航活動舉辦

3月30日,“碧海寄情,愛在滄溟”——2025年京津冀海葬啟航活動在天津渤海灣舉辦。 記者 吳迪 攝
在浪花的低語中向親人傾訴最深情的追憶,在海風的輕拂中向親人作最不舍的告別。昨日,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三地民政部門聯合舉辦的“碧海寄情,愛在滄溟”——2025年京津冀海葬啟航活動中,39位逝者在親屬的見証下,魂歸大海,枕浪而眠。
鮮花花籃整齊排列,表達著對海葬逝者的深深敬意﹔家屬代表分享家風往事,深情緬懷已故親人﹔公祭人恭誦祭文,歌頌海葬逝者無私大愛……給逝者以尊嚴,也讓家屬得到慰藉,充滿儀式感的海葬活動,打動人心。
“作為家屬,之所以為逝去親人選擇骨灰海葬,不僅是出於對親人遺願的尊重,更是對生態文明的積極響應。在我們心中,親人的離去並不是終點,而是以另一種形式在我們身邊。以后,每當站在海邊,聽著海浪的聲音,仿佛能感受到親人的呼吸與心跳,這種心靈的慰藉是其他安葬方式難以替代的。”來自北京的王華溢感慨道。
在天津國際郵輪母港碼頭舉行啟航儀式后,隨著汽笛長鳴,家屬登上海葬專用船,船隻緩緩駛向渤海灣,當到達指定海域后,家屬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有序登上甲板,將親人的骨灰輕輕葬入萬頃碧波。伴隨著落花瓣瓣,海葬逝者在廣袤海洋的擁抱中,回歸自然。家屬們淚目思親,紛紛在祈福卡上寫下寄語,表達哀思之情。
今年69歲、家住河西區的常京軍老人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二次參加海葬活動,“之前,是給姥爺姥姥骨灰撒海,這次是給父母,都是按照老人生前遺願,選擇骨灰撒海。天津有海河, 海水和河水是相通的 ,以后,想念他們的時候,就到海河邊走走。等我百年之后,也要用這種方式處理‘身后事’。”常大爺說。
市民政局副局長張岩說,天津“海之眠”服務歷經30余年深耕,輻射遠至內蒙古、西藏、新疆等地,累計撒放骨灰3萬余具,參與家屬近6萬人次。隨著惠民殯葬政策的深入實施,骨灰海葬這種由財政經費補貼、服務全程免費、不保留任何骨灰的公益普惠生態安葬方式,越來越深入人心。今年是京津冀三地共同組織海葬啟航活動的第六個年頭,協同海葬活動有效推動了海葬的社會知曉度,提升了三地殯葬工作協同發展的深度和廣度。(記者 韓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