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城“花為媒”帶火春日經濟

3月30日,天津天氣回暖,人們來到海河岸邊休閑游玩,親近自然。記者 孫立偉 攝
春暖花開之際,花木成景,賞花成風,更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天津不斷探索“花卉+旅游”“花卉+文化”“花卉+科技”等模式,打造具有全國辨識度的本地花卉品牌,為鄉村振興、生態旅游注入新動能。記者近日在薊州、和平、紅橋等區採訪時,真切感受到“花開處,處處是經濟”的春日熱潮。
薊州區 花開成海 農旅融合致富路
“當前,薊州山區的桃花、梨花、杏花、連翹花等花卉已盛開,盤山風景區的桃花、黃崖關長城腳下的桃花、許家台鎮蘆家峪村附近五盆溝的野山桃花、穿芳峪英歌寨連翹花競相綻放。山花謝落后,人們可到楊津庄鎮大堼上村南京津國色天香牡丹園,欣賞美麗的牡丹花,也可到薊州區中昌北路、漁陽南路看美麗的海棠花。”薊州區文化和旅游局人士介紹,近日薊州北部山區的梨花陸續進入盛花期,吸引大批游客拍照、品農家菜、住民宿。薊州區借“賞花”搭台,唱“旅游”大戲,持續舉辦梨園文化節,引入親子樂園,發展特色鄉村民宿,延伸梨樹產業,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據統計,每逢周六日,近10萬人次到薊州區漁陽鎮、官庄鎮、下營鎮、穿芳峪鎮、羅庄子鎮等地觀賞山花,薊州區各賞花點游客數量同比增長15%,有效拉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等產業鏈集體“開花”。通過“山花+旅游”模式,薊州區成功打造了多個鄉村旅游示范點,推動農旅深度融合。
紅橋區 “桃花節”引客來 商圈跟著火
第34屆天津運河桃花文化商貿旅游節開幕以來,漫天的桃花綻放間,文藝展演、特色市集、互動體驗等多項活動同步開展,打造沉浸式花節氛圍。游客紛紛到此拍照、逛市集、吃美食、賞河景,帶動周邊餐飲、住宿、交通、購物、娛樂等行業的收入顯著提升。
“這裡的桃花不只是花,更是產業、是商機。”紅橋區商務局局長尹守瑞介紹,近年來,“桃花節”期間,到桃花堤游園觀光的游客年均超過30萬人次。今年“桃花節”開幕后兩天內,紅橋區各商圈客流量同比增長25%,景區周邊酒店入住率超過六成。本屆“桃花節”還設置了多個分會場,延伸至三岔河口綜合景區和西北角商圈,串聯起了“天津之眼”摩天輪、西北角特色美食街區以及天津陸家嘴中心、鵬欣·水游城等商業綜合體,形成了“一核多點、全域聯動”的布局,不斷創新消費場景,帶動消費提質增效。
和平區五大道 海棠+咖啡 打造春季文旅新品牌
“今年,和平區以海棠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層出不窮,包括海棠花展、攝影大賽、文創產品設計等,提升花卉經濟附加值。同時,從我市郊區大量購進海棠樹苗,也為當地花農帶來了豐厚的收益。如今海棠不只是美景,也是流量。”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隨著賞花季的到來,工作日到五大道觀光的客流量比平日增加了5倍,周六日則增加10多倍。”
值得一提的是,和平區現有346家咖啡館,五大道文化旅游區是天津咖啡店最集中的區域。近期,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在此賞花、喝咖啡、品美食、購物,游客數量同比顯著增長。
多點開花 “花卉+”產業成綠色引擎
靜海區、武清區、寧河區等也在積極探索“花卉+農業”“花卉+節會”“花卉+產業鏈”融合發展,形成多點支撐、多頭開花的經濟格局。相關人士表示,近年來,天津持續加強財政支持、技術指導和市場推廣,為花卉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春日經濟,以花為媒,正持續釋放巨大潛力。(記者 呂獻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