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多地探索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 

遏制“亂檢查” 有何新方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

本報記者 張 璁
2025年04月02日11: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遏制“亂檢查” 有何新方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

  隨著廣東廣州推行“亮碼入企”制度,廣州半島豪苑酒家的負責人發現,最近監管部門來企業檢查的頻率明顯降低了。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各項措施都直奔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行政檢查突出問題,旨在堅決遏制“亂檢查”,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目前各地整治行政檢查執法擾企、隨意性大等問題都有什麼辦法?實際效果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精准畫像,經營規范、信用高就依法少查

  本以為只是一次常規的檢查,但結果卻讓公司負責人“意外”。

  前不久,浙江台州市生態環境局路橋分局牽頭市監、消防等部門對浙江銘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開展了“綜合查一次”。這次各部門聯動的全面“體檢”顯示,公司守法經營情況良好,檢查結果均未發現問題。

  沒幾天,企業就再次接到通知:由於企業整體情況較好,經過生態環保分級分類評價指標認定,已被納入低風險企業范圍,相關部門在一年之內原則上不再主動發起日常現場檢查。

  “我們確實感覺到,現在部門指導服務多了,入企檢查少了。”浙江銘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這樣的營商環境讓他們更加安心、更有信心。

  “分級分類檢查可以有效調配執法資源,聚焦重點問題實現精准監管。”台州市生態環境局路橋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對守法經營的企業,以引導企業自查自糾並結合無人機巡查等非現場監管方式進行監管,構建“不打擾”的檢查服務體系。

  今年2月,《台州市關於推進分級分類檢查的指導意見(試行)》印發。目前,路橋區在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應急消防等6個領域全面實施分級分類檢查制度,以“信用評級”“風險等級”為核心,對全區6000余家企業進行精准畫像,按照“低風險、一般風險、中風險、高風險”等級實施差異化精准監管,對經營比較規范、信用等級高的企業就依法少查,對於管理不規范、風險等級高的企業則加強管理。

  “我們還建設了涉企檢查綜合管理平台,一旦部門對信用較好的企業超出原定檢查頻次制定檢查任務,系統會立即預警提醒,保障制度有效落實。”路橋區行政執法指揮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數字技術的“火眼金睛”能及時發現違規檢查

  一張“碼”,讓不少地方實現了整個檢查全過程可追溯、可監督。

  3月14日上午,重慶市江北區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執法人員根據檢查計劃,對重慶龍力動力設備有限公司開展檢查。3名執法人員分別用“執法+監督”數字應用移動端主動掃描了該企業的“企業碼”,隨即獲取了檢查任務、檢查內容和歷史執法數據,實現檢查內容“一碼明晰”、企業情況“一碼掌握”、重復檢查“一碼預警”。

  “以前來檢查,總要帶一堆紙質材料。現在檢查前必須先掃碼,企業信息一目了然,也杜絕了隨便入企檢查。”說到“掃碼入企”,執法人員丁雪飛覺得既規范又便利。

  “以前最怕重復檢查,現在有了‘企業碼’,我們也能把更多精力放在生產經營上。”重慶龍力動力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先生說。

  目前,重慶市萬州區、涪陵區、渝中區等11個區縣開展了“掃碼入企”現場檢查。未來重慶還將依托“執法+監督”數字應用,實現涉企行政檢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涉企行政執法監督評價機制。

  出現違規實施的檢查該怎麼監督?數字技術有一雙“火眼金睛”。

  前不久,廣州市花都區司法局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人員在查看廣東行政執法一體化平台執法監督服務平台時發現,新華街道執法人員連續3日前往該街道的某建筑工地開展執法檢查。

  這是否有檢查過於頻繁之嫌?執法監督工作人員啟動監督調查程序,分別向被檢查的廣州某某建筑安裝有限公司和該街道的綜合行政執法隊了解情況。

  經查,原來是有市民通過廣州12345熱線投訴某工地存在夜間施工、噪聲擾民問題,執法人員兩次前往公司項目部調查取証,之后又對整改情況進行了一次回訪檢查。

  “到公司檢查時,執法人員都主動出示了電子執法証二維碼、權利義務告知書以及投訴舉報電話,說他們監督企業的同時也主動接受企業的監督。”該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花都區司法局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人員反饋,檢查始終依法依規,他們后來接受行政處罰時也心服口服。

  “通過‘一碼賦能、陽光護企’,既不增加企業負擔,又不增加執法人員負擔。”廣東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無感定位、全程監督”的“亮碼入企”制度已在廣州、珠海、佛山等地開展試點,下半年將在全省推廣應用。

  系統自動匹配,“九龍治水”變“多查合一”

  “本次檢查是執法監督平台隨機抽取、自動撮合的,我們按照平台指定的時間開展聯合檢查。”在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中石化實華商儲庫,執法人員開展現場檢查前,亮出了執法証和平台生成的電子檢查証。

  原來,為檢查安全培訓以及應急預案的編制情況,當地應急管理局通過區執法監督平台隨機抽取到了中石化實華商儲庫,同時區市場監管局在同一時間段內也隨機抽取到了這家單位,於是平台就將兩家單位的任務進行自動匹配,並指定時間由兩家執法單位開展聯合檢查。

  “以前各執法部門到我們單位檢查都是分別進行,今天這個來查、明天那個來查。”中國石化集團石油商業儲備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經理呂元海說,聯合檢查把兩次檢查合並為一次,減少了接待檢查的次數,減輕了企業單位的負擔。

  根據《天津市濱海新區行政檢查辦法》,當地對一般領域經營主體實行“誠信免查、多查合一、年內最多查一次”制度。“目前全區全量執法對象庫為32萬家,多個行政機關在同一時段內抽取到同一個經營主體進行現場檢查的,由平台系統自動撮合形成聯合檢查任務,指定時間實現聯合一次性檢查。”天津濱海新區司法局局長雲鳳柏說。

  “運用數字技術使行政執法監督精准高效,很多地方都在不斷探索。”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負責人介紹。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負責人表示,《意見》任務明確、責任明確、時限明確,關鍵就是抓落實、見成效,“要真正讓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效果,為企業安心經營、放心干事創業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02日 第 04 版) 

(責編:唐心怡、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