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民營經濟實現快速健康發展

四月的武清,新枝吐蕊。近日,武清區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釋放促進民營經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春訊”。
2024年,武清區民營經濟“拔節向上”,民營經濟增加值627.3億元、同比增長6.7%﹔固定資產投資148.7億元、同比增長10.4%﹔出口總額90.9億元、同比增長6.7%﹔稅收110.4億元。民營經濟貢獻了全區四成以上的外貿出口額、五成以上的投資、六成以上的地區生產總值和規上工業產值、七成以上的稅收、九成以上的就業。
多年來,武清區民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向新而行、強鏈壯群,成為助推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走進位於武清開發區的天津華德智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碳控官綜合能源管理平台實時展示能耗數據,綠色低碳轉型正在逐步顯效。華德智慧加速建設新的“綠色引擎”,構建“研發—轉化—應用”完整的創新生態鏈,將建筑能源行業高效、專業的智能管理方式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現代技術加速革新,傳統產業謀求創新。位於南蔡村鎮的老牌自行車生產企業——天津金輪自行車集團有限公司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始終保持澎湃活力。“我們從傳統代工起步,通過技術創新、綠色創新、模式創新,逐步實現從單一生產到全產業鏈布局的跨越,產品涵蓋自行車、電助力自行車、電摩全系列。”企業相關負責人蔡梅說。如今,企業產值實現年產值超50億元,“武清智造”的自行車行走在150余個國家的街頭。此外,企業還牽頭制定了電助力車國際標准,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
像華德、金輪這樣的企業在武清區比比皆是。武清區圍繞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創新濃度”提升“發展密度”,以科技創新促升級,以數智賦能促升級,企業創新平台累計達到45家,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分別累計達1430余家、950余家、260余家。
創新主體破土叢生,多面創新力量互動共生﹔數字引擎轟鳴,持續掀起數智化改造浪潮﹔存量資源蝶變新生,創新活水奔涌成潮……
“鏈”升級、“強”動能、“增”力量。在武清大地上,特色優勢產業成鏈成群、向“強”而進的生動圖景正在上演。
在京清汽車產業園,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武清園一期建設正如火如荼展開。如今,這裡已匯聚海納川海拉、延鋒座椅、保光汽車等優質企業,來金汽車擴產項目、祥鑫汽車零部件項目將於今年相繼落地,形成以汽車智能座艙、汽車內飾、空調、阻尼板等為特色的產業體系,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正在這裡加速形成。
走進位於武清區西南部的京津科技谷,融科聯創(天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核心產品RoycomONE智算一體機解決方案已完成對DeepSeek-R1模型的全面適配。“我們為教育科研、智能制造、智慧醫療等行業客戶提供定制化智算支持。隨著與國內廠商共建的信創生態落地,融科聯創將在三年內建成京津冀AI算力服務標杆,為中國智算產業注入‘武清動能’。”該公司總經理荊艷華說。
融科聯創只是武清區推進數實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眼下,高村數智創新園正在加快擴容提質,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產業集聚區,中國電信智算中心建成京津冀地區首個國產自主可控“萬卡”級智算資源池,安擎智算中心項目、國家生物制造數據中心項目等算力應用項目相繼簽約。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得益於武清區始終堅持做優“武清效率”、做實“武清服務”、做強“武清生態”,用心用情用力厚植營商環境“沃土”,使民營企業“如魚得水”、敢闖敢干,“繁花”終得綻放。
“武清的惠企服務,既有溫度更有精度”——這是廣大民營企業對武清的評價。全區出台營商環境躍升10條措施,提升政策措施的精准度、實效性﹔落實企業專員、企業家周等機制,累計走訪企業1.1萬余家次、解決問題770余個﹔新增23項“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場景,社會投資項目關鍵環節審批時長壓減50%。
當好惠企服務“貼心人”,用好政策疊加“強效應”。武清區根據財政和金融政策,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機制,幫助民營企業融資66.9億元﹔利用貿易政策,組織民營企業參加融洽會、國際交流論壇等活動,積極推廣“海外倉”模式,全區民營經濟進出口額132.3億元,佔比超40%﹔落實人才政策,優化用工服務,引進各類人才1.3萬人、“送工”1.5萬人,一系列務實舉措讓民營企業家們吃下“定心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