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西:繪制“研學地圖” 提升協同育人質效

“同學們,看我手上拿的是什麼?”
“是髯口!”
“沒錯,那我們請幾位同學上台試戴一下。咱們一起表演京劇《淮河營》中‘此時間不可鬧笑話’唱段,好不好?”
說罷,一陣陣鏗鏘有力的唱腔響起,上一秒還生龍活虎的小學生們,儼然已是“戲中人”模樣……
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試戴髯口,學習表演動作。人民網 郭維瑾攝
日前,“遇見非遺 薪火‘湘’傳”主題研學活動在天津市河西區西岸非遺體驗館拉開帷幕。湘江道小學的“尚美育苗”課程,從校內“搬”到了校外,孩子們唱起京劇時,比往常更起勁兒、更字正腔圓。
令孩子們更加驚喜的是,學校這次特別邀請來非遺傳承人作為“老師”,手把手傳授技藝。
“一堂課上下來,我感到特別自豪,在這裡,我不僅了解到‘家門口’的非遺,還和傳承人老師們學到了手藝。”六年六班學生林姝函向記者展示起自己的作品,她表示回去之后,也想邀請家長和朋友們來這裡“打卡”體驗。
經過一上午的時間,大家穿針引線、揉面塑形、以絲為筆,分別體驗了王氏手繪盤絲傳統服飾技藝、天津面塑制作技藝及津派花絲制作技藝,滿載而歸。
“手繪盤絲”小組學生與傳承人老師合影。人民網 郭維瑾攝
“你看,這一上午,孩子們都特別專注、精神飽滿,因為他們在正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兒。”河西區湘江道小學校長沈麗梅告訴記者,這是該校新學期以來第一次以研學實踐活動的形式走進非遺場館,把課堂從校內“搬”到校外。
“從孩子們的課堂表現來看,這次‘嘗鮮’,嘗對了。”沈麗梅介紹,湘江道小學一直以“三國”(即國學、國粹、國球)為辦學特色,並在此基礎上開設了“尚美育苗”系列課程,此次外出研學中的京劇、掐絲內容,孩子們在校內並不陌生,“如何更好推進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協同育人?是學校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自去年天津市教委發布《天津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活動管理辦法》以來,我們便有意把研學實踐與學校現有的課程體系有機融合起來。”
有了想法,那就付諸行動。依托河西區豐富的自然、人文、科技資源優勢,湘江道小學聯合區教育局“碰撞”出新點子——繪制“研學地圖”。
寒假期間,老師以小組為單位,紛紛走進自然景區、文博場館,深入挖掘學校周邊的研學地點,並採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的形式,提供校內可對外研學參觀的場所。
湘江道小學老師手繪的“研學地圖”。人民網 郭維瑾攝
“寒假假期很短,接到任務,有的老師可以說是‘馬不停蹄’,但大家熱情高漲,挖到了許多‘小眾且寶藏’的研學點位。”湘江道小學德育主任、大隊輔導員高永超拿出一份紙質版“研學地圖”,興致勃勃地介紹起來,“比如在津河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學生們可以邊了解津河歷史,邊學習法治知識﹔在河西區文化館,學生們能夠參觀天津市各界婦女書畫藝術作品展,拓寬藝術視野。目前,地圖上共18個點位,是我們評估了各資源點的教育價值、安全性、可容納人數、交通便利性等因素,最終篩選出的適合學生研學的優質資源。”
“不僅如此,隨著《哪吒2》爆火,我們還將依托河西區哪吒小鎮,開設哪吒主題系列研學課程,讓孩子們透過各學科不同的視角‘看’哪吒、‘做’哪吒,培育孩子們勇敢、正義、不屈不撓的精神。”湘江道小學德育副校長高潔補充道。
“研學地圖”畫好了,如何讓“研學地圖”更好落地,令學生們參與感更足?成了湘江道小學面對的新難題。
“目前,我們共有5個校區,每個年級14—22個班。說實話,很難把地圖上所有的點位全部帶孩子們走一遍,甚至有一些點位我們隻能選擇性地帶一部分學生出去。”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湘江道小學黨總支書記劉芳介紹,一方面,學校將通過差異化的研學路線,滿足不同學段學生的實際需要,例如,針對低年級同學,研學點位規劃在學校1公裡以內﹔針對高年級同學,研學路線則延伸到3公裡及以外。另一方面,研學實踐活動也要與課程教學統籌考慮,根據學生們所上的課程,有針對性地選取相應的研學點位。
“例如我們此次在河西區西岸非遺體驗館開展的主題研學活動,就是把道德與法治、勞動及校本課程進行跨了學科融合,開展的項目式學習。”劉芳表示,學校還將通過“視頻課程+體會分享”的模式,打造校內“研學雲課堂”,沒有條件到研學點位實地上課的班級,能夠觀看“雲課程”來增強體驗感。同時,在校內開辟“研學點位‘種草’牆”,鼓勵參加過研學實踐活動的同學,以不同形式,分享研學體會。“我們希望,通過以點帶面,學生們在假期也能和親人朋友一起去‘研學地圖’上的點位看一看,探索形成學生廣泛參與、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新模式。”湘江道小學教學副校長章虹說。
“‘研學地圖’試點的探索,不僅是為了打破校園圍牆的邊界,更希望以實踐育人為紐帶,將社會資源轉化為教育動能。”河西區教育局副局長馬建偉表示,后續將在全區中小學分批推廣“一校一圖”特色研學模式,爭取讓每一名孩子都能在“行走的課堂”中觸摸城市文脈、感悟時代脈搏。
下一步,河西區教育局將聯合區文旅局、街道社區、科技企業等多元主體,建立“教育資源聯盟”,通過動態更新研學點位、開發數字化導覽平台、培育專業導師隊伍等舉措,讓研學實踐從“單點突破”走向“全域覆蓋”,真正構建起“學校主導、家庭參與、社會支持”的育人共同體,共同書寫新時代協同育人的奮進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