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薊州區路、產、文旅有機融合
阡陌變通途 鄉野添生機

北方鄉野間,最是四季分明。雲天、溪流、高山、叢林……大自然繪就斑斕的色彩。尤其在阡陌變通途后,鄉野更添生機活力,沿路自駕、賞景、游玩,成為很多人的選擇。
在天津有一條自駕游線路——“尋找‘最美印薊’之旅”,在2024年下半年入選“行在鄉村 游在路上”全國20條最美自駕精品路線。這條路線全程38公裡,由薊州環線、津圍北二線、喜邦線、燕山東大街東延、西井峪路、郭馬路等6條國、省、縣、鄉、村級公路連貫而成,路線坡度平緩、路況優良,猶如一條秀美絲帶,將古村落、古城與山水串聯,連接起府君山公園、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國家級旅游景區,有西井峪、毛家峪、郭家溝等鄉村旅游重點村,夏季戲水、冬日滑雪,山間四季,步步皆風景。
這條路線所在的薊州區,古稱漁陽,唐代稱薊州,文旅資源豐富。但這些歷史人文、自然風景、特色村落曾因行路難而少有人至。
古村西井峪,四面環山,村裡房屋全用石頭堆砌而成,遠看像城堡,近看似迷宮,被人們稱為“石頭村”。原先因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有女不嫁西井峪”的說法在當地流傳多年。
2014年,天津將建設改造鄉村公路、提升山區鄉村公路安全保障設施列入民心工程。西井峪路先后經過三次提級改造,路面由原來的4米加寬到5至7米,沿線的防護設施、停車場、公交站亭等服務設施功能不斷完善,村民走出去,游客走進來,這裡上億年的石英岩、頁岩被更多人發現,“石頭村”成了攝影打卡地。2020年,西井峪路被評為2019年度“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10年來,村裡的鄉親們也抓住機遇,靠旅游走上了致富路。
公路不僅是載體和通道,更是打破區域隔絕、破除地理屏障的重要連接——連接城鄉、連接產業、連接發展。
津圍北二線是一條新建路。2017年7月完工通車,2023年對路域環境提升改造,增設了停車觀景平台、機車驛站、網紅咖啡廳等設施。津圍北二線的建成使天津市區、北京及河北車輛能夠更快抵達黃崖關、九龍山、八仙山等旅游景區,在促進旅游經濟快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北部山區旅游人數自津圍北二線通車后每年增加近10個百分點。
農村因路而富,產業因路而興。許多地區因為連入交通網絡,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融合。近年來,薊州區發展出有旅游特色村100余個,成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綠色食品示范區。
截至2023年底,天津市農村公路總裡程1萬余公裡,佔全市公路網總裡程的73%,農村公路網密度93公裡/百平方公裡,等級路率為100%,位於全國前列。從公路的規劃、建設到運營、管理,天津抓住產業牽引這個牛鼻子,以實現路、產、文旅的有機融合,一條條幸福路、連心路、致富路、小康路在天津鋪展開來。
“未來,天津將推出更多最美自駕精品路線,不斷優化交通基礎設施、加大公路沿線服務供給力度、推動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讓更多人在車裡看路、在路上看景、在景中感受深厚的人文底蘊。”天津市交通運輸委相關負責人說。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11日 第 1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