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和平區:一朵海棠花 綻放一座城

2025年04月14日08:19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一朵海棠花 綻放一座城

  春風拂過五大道,千樹海棠次第綻放,粉白花瓣織就津城最浪漫的春色。4月3日,第三屆五大道海棠花節以“津遇和平·戲聚海棠”為主題盛大啟幕。截至4月11日12時,天津市和平區重點景區(金街、五大道、津灣)接待人數合計802.2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5.1%﹔文旅商綜合收入合計18.7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3%。

  這場持續9天的春日盛宴,不僅是一場自然與人文交織的視覺狂歡,更成為天津和平區探索城市治理現代化、激活消費新動能、深化區域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從“賞花經濟”到“全域沉浸”,從“流量引爆”到“長效賦能”,和平區以系統工程思維擘畫發展藍圖,讓一朵海棠花的生命周期,升華為整座城區的價值重構。

  從“賞花節”到“城市劇場”,從“看客”變為“主角”

  重塑文旅體驗范式

  “當城市以開放之姿擁抱來客,每個瞬間都能邂逅意想不到的浪漫。”這是和平區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彭芃在今年海棠花節發布會上的開篇,道出了本屆海棠花節的核心理念——“無處不沉浸”。相較於前兩屆,第三屆海棠花節以“城市劇場”為框架,將歷史街區、現代藝術與市井煙火深度融合,構建起“步步有景、處處入戲”的體驗場景。

  漫步五大道,歷史與未來的時空在此折疊。備受矚目的五大道公園一期在開幕式當天揭開面紗,紅磚鐘樓與整個五大道洋樓建筑群遙相呼應,48.7米高的觀景平台成為俯瞰海棠花海的絕佳點位。夜晚,裸眼3D燈光秀將鐘樓幻化為“光影詩箋”,虛擬海棠花瓣隨風飄落,與民園廣場的實景演出交相輝映。與此同時,金街百年牆上,機械海棠裝置隨音樂開合花瓣,金屬蝴蝶振翅飛舞﹔睦南公園化身“王者峽谷”,騰訊游戲頂級Coser(角色扮演者)與電競戰隊空降互動,虛實交融的場景讓年輕游客直呼“次元壁破了”。

  天津市雜技團的《肩上芭蕾》以足尖立於肩頭的驚險托舉演繹現代浪漫﹔非遺市集上,景泰藍、楊柳青年畫傳承人現場展演技藝﹔大行道藝術中心首展“綻放”集結33位頂尖藝術家的互動裝置,讓傳統水墨在數字語境中煥發新生……本屆海棠花節推出5大板塊、16個子項、177場文化演藝,涵蓋京劇、芭蕾、民樂、現代舞等多種形式。

  “在星巴克的百年陽台上聽交響樂,在街角與《日出》話劇演員擦肩而過,這種體驗太奇妙了!”北京游客李女士感嘆。這種創新的活動設計,打破了傳統文旅活動中游客的被動觀賞模式,賦予了游客更多的參與感和體驗感,使游客真正融入城市的文化氛圍,折射出活動設計的巧思。“推動文旅商深度融合發展,需以文化為魂、旅游為媒、商業賦能、學理支撐,把舞台延伸到街頭巷尾,融入更多沉浸式互動式文化體驗,讓游客從‘看客’變為‘主角’。”彭芃說。

  從“城市管理”到“主客共享”,從“政府包辦”轉向“市場驅動”

  創新城市治理模式

  城市治理的智慧,在海棠花節的蝶變中悄然升華。從“規范行為”到“重構關系”,和平區以文化溫度軟化制度剛性,用藝術柔性重塑空間靈性,探索出一條“破立結合”的治理新路。

  去年深秋,民園廣場羅馬柱環廊還是油煙彌漫的“小吃市集”,今年已變身為弗拉明戈舞者的夢幻舞台。面對“格調不搭、環境臟亂”的市民投訴,和平區多部門聯合清退無序攤販,同步引入藝術快閃、咖啡市集等高品質業態。

  “清退的是無序經營,不是市井煙火。”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如今的民園廣場,游客端著咖啡細讀建筑銘牌,社區“鄰裡之家”推出非遺手作、公益課堂,企業庭院開放為“海棠主題驛站”。這種“空間換服務”模式,讓歷史街區既保留煙火氣,又煥發文化味。

  科技賦能,為今年的海棠花節提供智慧與溫情的雙重護航。為服務保障游客出行,和平區引入“智慧和平”監控系統與無人機巡航,形成“空中鷹眼+地面網格”安防體系﹔交管部門推出“預約慧停”小程序,整合千余車位實時數據﹔網約車落客區、免費擺渡車等精細化措施,讓游客感嘆“貼心如私人管家”。

  五大道街黨工委書記郝紅偉介紹:“我們發動2600余人次志願者提供雙語導覽、應急救護服務,‘五大道百年風華’志願講解隊讓洋樓故事煥發‘新聲’。”與此同時,和平區對公廁、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五大道及周邊企事業單位的廁所免費開放,為游客提供“方便”﹔小洋樓敞開院門提供休息區……全面開啟“花式寵客”模式。

  城市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交響樂。本屆海棠花節中,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市民參與的生態愈發成熟:中石油將辦公樓改造為文化體驗場景,自主設計的暢銷款冰激凌和各具特色的攤位,4天銷售額突破24萬元﹔品牌快閃店齊聚民園﹔格調地產組織百名“粉馬甲”志願者維護環境,Live House(現場音樂演出場所)演出吸引年輕群體﹔社區與企業合作推出“院落文創市集”,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便民服務……金融、藝術、科技企業的跨界加入,更讓活動從“政府包辦”轉向“市場驅動”。

  據統計,本屆海棠花節聯動125家商業資源,推出183場配套活動,參加活動的企業自發出資近500萬元扮靚海棠花節消費場景,轄區內的大型商業綜合體也紛紛推出主題活動與市集,真正實現了“文旅一業興、帶動百業旺”的乘數效應。

  從“打卡游”到“深度體驗”,從“流量狂歡”到“常態精彩”

  構建區域發展長效動能

  海棠花節不僅是“春日限定”的節慶IP,更成為撬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支點。800多萬人次的客流,超過18億元的文旅商綜合收入,亮眼數據的背后,是消費鏈、產業鏈、協同鏈的深度整合。上海游客王先生手持“戲游津城”Citywalk(城市漫步)手冊,體驗了20個消費點位的串聯玩法:“以前來天津就是吃狗不理,現在能集章‘打卡’換非遺手作,這趟旅行更有紀念意義。”

  據和平區商務局局長周曉琳介紹,本屆海棠花節活動推出“29.9元兌換數百元福利”的禮包,桂順齋、老美華等老字號研發海棠花酥、繡花鞋等限定產品,地礦博物館免費開放並推出化石文創,實現了“文化引流—消費轉化—品牌增值”的閉環。

  京冀元素的深度融入更顯區域協同活力:北京西城區“海棠詩會”與天津活動聯動,兩地藝術家共誦經典﹔非遺市集匯聚景泰藍、定窯瓷器、楊柳青年畫,展現三地文化交融﹔天津和平區與北京西城區簽署文旅合作協議,推出“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樓”主題線路。第三屆五大道旅游論壇上,京津冀三地專家共商“主客共享型文旅生態圈”,和平區與興業銀行簽約引入金融活水,與動漫、演藝企業達成IP開發合作。“這種‘資源共用、市場共享、產業共興’的模式,為區域協同注入新動能。”周曉琳說。

  當海棠花瓣隨風飄落,它們承載的不僅是春日的絢爛,更是城區治理智慧與人文情懷的沉澱。從“烤魷魚攤”到“弗拉明戈舞台”,從“歷史街區”到“沉浸劇場”,和平區以海棠花為筆,書寫了“破立辯証法”的城市治理范本。“和平區將始終把文化旅游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發展,以五大道、金街等景區商圈為重點,進一步繁榮春日經濟、假日經濟,推動全域文旅商融合從‘節慶爆點’走向‘常態精彩’,為天津建設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貢獻和平力量。”和平區委書記姚建軍說。

  海棠花開處,一座城的詩意與遠方正徐徐展開。(記者 宋德鬆)

(責編:李丹、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