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涌動數智“浪潮” 算力滲透產業“經脈”

5G、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正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推動千行百業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轉型。近日,“昇騰新動力DeepSeek新紀元”主題沙龍在津舉行,來自政產學研用等領域代表共議人工智能驅動產業轉型發展。
活動期間,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天津港、天津貝芸科技有限公司、南開大學等相關負責人分享了有關智算基礎設施、大模型應用、智慧港口、高校智能體、數智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的創新實踐,探尋津門高質量發展科技路徑。
正在進行算力擴容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今年2月完成了DeepSeek全系模型快速部署並實現“即開即用”。截至目前,該中心算力服務已覆蓋全市重點產業鏈,培育和發布了十余個行業大模型,並聯合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14所高校開設AI(人工智能)課程,每年培養實戰型人才超2000人,推動區域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持續繁榮。
據了解,依托強大算力底座,天津港通過私有化模型實現安全生產數據分析效率提升45%,數字員工覆蓋八大業務場景﹔中國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基於海量歷史數據構建智能決策引擎,助推作業模式從“人工檢索”向“數字孿生”跨越﹔天津貝芸科技有限公司自研的“一站式”AI藥物發現平台能將藥物早期發現時間縮短80%,小分子發現平台可篩選超10億級分子庫﹔菲特(天津)檢測技術有限公司以“AI+光學”技術為核心,為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汽車制造、化工制造、新能源等行業提供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破解多項“卡脖子”技術難題。
此外,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基於昇騰算力底座,研發了海河系列“諦聽”交互模型、“天眼”感知模型及“岐伯”中醫藥模型﹔南開大學構建了智能體應用開發平台,在20天內生成1.1萬個智能體,並加快建設無人化實驗室,以實現分子合成、核磁檢測全流程自動化。
與會嘉賓認為,當前,人工智能產業仍面臨底層理論創新不足的挑戰,但各行各業工程應用創新優勢顯著。隨著我市算力基礎不斷夯實,千行百業“向智”發展提速,加速孕育區域經濟發展澎湃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