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多個街道老舊樓宇廠房“變身” 豐富便民生活圈

雙職工家庭沒時間做飯,在哪裡可以找到物美價廉又安全的食堂?大型綜合菜市場拆除,到哪裡可以就近買菜購物?日前,天津多個街道以改善和保障民生為出發點,積極推進存量資產盤活,讓閑置十余年的舊樓宇、老廠房“變身”,豐富15分鐘便民生活圈。
“孩子上學前、放學后,我們經常來這個百姓食堂就餐。早餐10元錢以內、正餐20元錢以內就能解決,經濟實惠又營養健康。”居住在和平區宜昌北裡的居民李若楠表示,最近家門口開了百姓食堂,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李女士所說的這個百姓食堂,位於和平區新興街宜昌道33號,半年前這裡還是一棟面積為4000平方米的閑置樓宇。經過改造,如今華麗變身。記者在現場看到,改造后的商業綜合體品牌餐飲、醫藥健康、休閑娛樂等業態應有盡有,吸引周邊居民前來就餐、採買,十分熱鬧。
新興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田明澤告訴記者,新興街總面積不大,但常住人口有4萬多人,人口密度大,臨街小商鋪多,集中的商業街區卻不多,居民購買日常所需的物品常常要輾轉多個地點。近年來,街道和社區在調研中發現,居民對於多樣化業態的需求極高。原有承租商退出后,宜昌道33號閑置十余年。投資方之前想開快捷酒店,但樓上居民怕日常生活受到影響。諸多問題,讓閑置樓宇“重生”頗費周折。街道採用“政府搭建平台、引入市場機制、解決居民需求”的工作思路,聯合社區黨委,挨家挨戶到居民家中聽取意見。同時,牽頭房屋產權單位、投資方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召開項目現場推動會,從解決項目難點堵點、商討經營方向、提示施工問題、協助招商服務等多角度推動項目更新改造,在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同時,盡最大努力解決老百姓多樣化的需求。舊樓宇重新盤活,還要考慮長久發展,不能干著干著就“黃”了。街道辦和投資方經過反復論証,根據百姓實際需求,避免引進同質化商鋪,留下百姓最需要的業態。如今,該商業綜合體招商率達到百分之百,店主生意紅火,百姓滿意度高,豐富了15分鐘便民生活圈。
盤活閑置資產,河北區江都路街在盤活存量上也實現了一些突破,助力企業利用閑置廠房打造創意街區,為群眾提供多元化消費場景,滿足百姓多樣化、品質消費的需求。
2019年海門路市場被拆除后,周邊近2萬居民就近買菜購物成了難題,居民對於新建一個綜合性市場的需求十分迫切。“街域內老年人口多,佔比接近50%,老年人對網購不太適應,就想在家門口一站購物。”江都路街公管辦相關負責人說。位於江都路1號的天津市第四日用化學廠,曾創造了全國知名品牌金雞鞋油,后來因企業改制等原因,2014年廠房停產閑置。2023年,街道聯合企業將廠房進行了整體提升,形成了一個高品質的消費街區金雞鳴園。
“海門路市場拆除后,街域內餐飲購物比較分散,周末孩子來看我想出去聚餐還得開車。現在,下樓不到百米就有很多選擇,太方便了。”居住在匯英裡的王阿姨說。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前期通過征求居民意見,他們引進了中端、低端酒店和餐飲店,還打造了淘寶街、菜市場,將原來海門路市場的一些商家安置進來,為周邊百姓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記者在金雞鳴園看到,園區內涵蓋了餐飲、服裝、住宿、家政、美容美發、物資回收、維修、郵局等跟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20多種經營業態,為百姓打造了一片功能齊全、服務便捷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記者 庄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