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港保稅區發布生物制造產業“政策包” 支持企業金額最高達到1.5億元

2025年04月29日09:02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支持企業金額最高達到1.5億元

昨天,主題為“技術造物 創引未來”的天津港保稅區生物制造產業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天津港保稅區發布了《天津港保稅區推動生物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和《天津港保稅區關於支持生物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生物制造十條”)。

近些年,生物制造作為全新的“造物”技術,成為全球競相布局的科技戰略高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我市去年已印發《天津市加快合成生物創新策源推動生物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天津港保稅區按照全市工作部署正全力打造生物制造先導區。此次發布會展現了天津港保稅區生物制造產業在創新策源、成果產業化、空間布局、人才支撐、標志性項目等方面的先發優勢及推動生物制造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實踐,促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落地。

政策上新 全力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記者從會上獲悉,《行動方案》以推動生物制造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實踐為主線,因地制宜構建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生產關系,重點聚焦創新策源地、孵化轉化高地和創新生態三項重點任務,並提出兩個階段性目標:到2027年,“空港科技研發區、臨港規模生產區”基本建成,形成初具規模的“生物制造+”和“+生物制造”兩大產業體系,育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制造標志性項目﹔到2030年,基本建成全球研發引領、創新轉化活躍、產業主體蓬勃發展、首創性制度示范、產業生態健全完備的生物制造產業發展格局,成為支撐天津港保稅區高質量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為更好促進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生物制造十條”圍繞產業發展特質和重點,以提升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研發能力、加強產業主體培育、支持產業生態建設為主要抓手,在強化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研發成果本地轉化、支持設立全國性研發總部、支持引進生物制造高層次人才、完善生物制造產業配套、提升金融支撐效能等方面形成具體支持舉措。例如,對於年度研發費用達500萬元且年度增長10%以上的企業,按上一年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數額的50%給予支持﹔對新引進的技術技能型、工匠型人才提供每人每年1.2萬元的生活補貼,最長3年﹔對於進入產業化實施階段的企業,按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的10%給予支持,后續每年最高支持400萬元﹔對於注冊資本50億元以上的產業化項目,按實際固定資產總投資額的30%給予支持,最高1.5億元。

“我們將生物制造作為重點培育方向,力爭在未來五年內,產值規模超100億元、重點項目投資超100億元、區級預算投入超10億元,形成大平台引領、學科交叉、技術融合、產業化示范、企業集聚的生物制造創新體系。”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速構建形成生物制造產業“空港科技研發+臨港規模生產”的空間布局,在空港區域,依托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聚焦原始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實現“0到1到10”的突破﹔在臨港區域,依托港口、原料、能源端資源優勢,實現“10到100到規模化”生產,打造“創新策源—概念小試—中試轉化—規模生產”的梯度轉移和全鏈條支撐體系,全力打造形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策源集聚、科技成果孵化產業化高效、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百億級產業集群。

產研結合 12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

在活動現場,12個生物制造領域重點項目和技術轉化合作集中簽約,力促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臨港控股分別與怡和生物、瑞合生物、瑞普生物3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涉及健康糖、骨化二醇、菌絲蛋白產業化項目。其中,怡和生物以澱粉和澱粉糖為原料,生產塔格糖、阿洛酮糖、甘露糖等天然健康糖,目前已累計申請發明專利56項,國際專利32項﹔瑞合生物的骨化二醇項目已實現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從源頭生物合成骨化二醇系列產品的工藝突破,將全面打破國際頭部企業壟斷地位﹔瑞普生物的菌絲蛋白,營養價值優於傳統肉類,應用場景頗為廣泛。

活動期間,天保控股與國投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簽署研發總部項目合作協議,共同致力於推動生物制造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構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為國務院國資委培育發展生物技術產業牽頭單位,國投集團去年投資60億元在天津港保稅區成立國投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支持酶制劑、氨基酸、營養食品添加劑等合成生物學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賦能天津搶佔生物制造產業新賽道。與此同時,天保控股分別與中合基因、恆海開物、禾潤生物3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攜手推動DNA(脫氧核糖核酸)合成儀、L-阿拉伯糖產業化、生物制造中試服務平台項目開發。

圍繞技術成果轉移轉化,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合成生物學海河實驗室、天津科技大學分別與瑞合生物、國合公司、天津藥物研究院、狗不理集團、禾潤生物5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動技術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截至目前,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已與瑞普生物、力生制藥、天津藥物研究院等我市本地企業在活性維生素D3、菌絲蛋白、肝素、鹼基編輯器等方面達成技術合作12項,實現合同交易額近8000萬元。

“我們是一家以酶促DNA生物合成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有DNA生物合成儀和基因合成服務兩大業務方向,目前已完成兩輪近億元融資。這次簽約入駐天津港保稅區新場地,可使公司在6月實現產能的5倍提升。”中合基因副總經理逯曉雲告訴記者,“天津港保稅區發布的新政策將更好助力產品開發和迭代,我們今年的營收有信心超過1500萬元!”

同日,來自天津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7個生物創新項目代表登台路演,展現我市在底盤細胞、發酵制備等關鍵領域技術突破與產業轉化潛力。

近年來,天津港保稅區加快對生物制造產業前瞻性布局,建有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等為代表的創新策源機構,匯聚了低碳合成工程生物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京津冀食品營養健康與安全創新平台等一批國家級平台機構,涌現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澱粉、健康糖、菌絲蛋白、骨化二醇、DNA合成儀等一批標志性生物制造產業化項目,逐步形成產業體系完備、人才項目薈萃、政策支撐引領、場景應用豐富的生物制造產業生態。未來,天津港保稅區將搶抓全球生物經濟變革機遇,貫通從科學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培育到場景應用全產業鏈關鍵環節,持續打造生物制造技術創新策源地、推動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孵化轉化基地。(記者 袁誠 陳璠)

(責編:陶建、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