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流量賦能高質量發展增量
站產城融合助推京津冀同城商務區提質增速

“五一”假期,天津西站南片區(京津冀同城商務區一期)城市更新項目正加緊建設。 記者 張磊 攝
樁機起落、吊臂旋轉、焊花閃爍,“五一”假期,天津西站南廣場“站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現場一派繁忙,不同區域的多個作業面同時施工,火熱建設場景隨處可見,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提質增速。作為京津同城化、站產城融合發展的標志性項目,這裡正加快打造集總部辦公、特色主題商業、高端酒店、科技住宅於一體的立體式商業空間結構,建成后市民和游客可一站式完成“打卡”、逛街、休閑、游覽、娛樂等出行規劃。
半小時通達北京市區,40分鐘到達大興國際機場,1小時抵達雄安、保定、濟南,車站1.5公裡半徑內有著約133萬平方米中心城區稀缺的優質土地資源……《天津西站綜合開放樞紐——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總體方案》批復以來,以天津西站為原點,一片片現代化城市空間加速崛起,一批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高鐵地鐵化”的城市連通模式重塑時空距離,延伸新的發展觸角,我市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新門戶,正通過京津冀同城商務區這個窗口逐步展現。
“按照市委、市政府以戰略之舉謀劃推進站產城融合發展的工作要求,我們充分發揮天津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優勢、中心城區配套成熟優勢、棚改釋放土地空間優勢,將站、產、城作為有機整體統一布局,大力推動高鐵站、產業、城市深度融合、相互支撐、整體發展,以軌道交通流量持續賦能經濟發展增量。”紅橋區委書記李清表示。
樞紐賦能 以站帶產天地寬
上午在北京,中午乘高鐵回天津,晚上通過津興城際列車趕到大興國際機場——最近,天津西至北京大興增開高鐵列車,為京津通勤的商務人士增添了新選擇。“地鐵+高鐵+飛機”的無感換乘,讓這些商務人士少了路上的耽擱,多了干事創業的熱情。
怎樣進一步發揮“站”的優勢,在協同發展中搶佔先機?
正在加緊建設的天津西站南廣場“站產城融合示范區”項目,讓“站”的作用得到極致放大和充分釋放。“項目整體規劃了22萬平方米的商業和辦公載體,設計了連接項目商務辦公區域和天津西站主樓的空中連廊,同時打通西站負一層出站口與商務區地下通廊,實現軌道交通和商務辦公的無縫連接。”天津市同城城市更新產業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宇介紹。
市發展改革委會同紅橋區政府、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等部門,制定了天津西站片區交通改善方案,先行謀劃啟動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約5.4億元,全面強化該區域交通配套和樞紐功能。市發展改革委主任戴永康表示,隨著以天津西站為核心的“站產城”一體化樞紐不斷完善,同城化效應持續顯現,這對於加快推進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打造“城市有界、生活無界”的產城融合樣本和壯大都市產業能級、打造中心城區新增長極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大興國際機場天津西站城市航站樓的即將投用,空鐵聯運、“一步登機”出行場景將在這裡實現,不僅能壓縮旅客等候時間,提高京津通勤效率,也為天津西站打造離津“空中新門戶”、京津冀地區航空集散“大通道”,形成沒有機場的航空服務圈提供堅實支撐。
借勢發力,京津冀同城商務區正通過一張布局合理、向上兼容的“空鐵軌交”綜合立體交通網,擘畫著城市對外發展半徑不斷擴展的進階版圖,加快推動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等“流量”變“留量”。
項目匯聚 以產興城活力涌
南運河畔,煥新升級的濱水大廈正以勃發姿態重回大眾視野。“預計7月可以完工並具備入駐條件。”中煤科工集團北京華宇工程有限公司天津研發基地項目建設負責人岳彩坤介紹。
該研發基地投用后,中煤科工集團位於河南平頂山的分支機構和北京總部部分研發機構都會遷入,還將引進更多數字化設計、智能技術與裝備等方面的高端人才。“這裡對接京津冀三地高校、企業等科研資源非常方便,區域內產業鏈一體化優勢也很明顯,會同中煤天津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建材集團天津水泥院等,我們可以得到更全面的技術支持,讓研發設計‘如虎添翼’。”岳彩坤說。
怎樣進一步明晰“產”的定位,把比較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在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領下,我們聚焦‘三北’和高鐵沿線地區,密集地‘走出去’尋求伙伴,重點推介高鐵樞紐戰略資源、區位優勢及載體平台。”紅橋區投資促進局局長周紅波說,方案批復以來,一批央企二、三級總部相繼落戶,多家優質企業對商務區發展前景表達強烈興趣與期待。
除了引來金鳳凰,京津冀同城商務區的加速發展也推動區內既有企業持續壯大投資規模。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七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等紛紛建設綜合實驗中心、全國總部。紅橋區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永望表示,將進一步發揮龍頭骨干企業牽引帶動效應,引聚上下游產業要素成鏈成群、成龍配套,通過延鏈增效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增強區域發展動力和經濟活力。
品質蝶變 以城聚人熱氣足
“五一”假期前,西北角特色街區IP形象新鮮出爐,並面向全網發出“姓名”征集令,一場有趣的頭腦風暴吸引了諸多海內外網友踴躍參與。
源文化、天津味、煙火氣、時尚范,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和游客發現,紅橋變得更美了,好看好吃好玩的項目更多了。到桃花堤、南運河,來一場親近自然的City Walk﹔在西北角大快朵頤,感受獨特的風土人情﹔走進平津戰役紀念館、三條石歷史博物館,體悟革命薪火、工業遺存穿越時空、古今遙望……一處處可感可及、可親可近的城市風景串聯起紅橋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韻與生活之樂。
怎樣進一步提升“城”的品質,持續實現居者安、近者悅、遠者來?
聚焦發展需要和群眾需求,建設好人民城市是關鍵。紅橋區從百姓關心關注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入手,持續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
從優質教育資源擴容到醫療水平提檔升級,再到生態環境的精致雕琢,一幅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民生畫卷,正在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徐徐展開。
今年年初,來自河北邢台的袁冰冰選擇在天津西站旁的譽河院項目置業安家,成為一名新天津人。“除了緊鄰高鐵站通勤特別方便以外,周邊環境也非常好,而且區裡有好學校、好醫院,以后孩子上學、老人看病都不用操心。”
這片充滿活力與機遇、兼具舒適和便利的熱土,正以獨特的氣質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到這裡扎根奮斗。
“我們堅持‘以站帶產、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一體推進天津西站綜合開放樞紐站點建設、適站產業發展和城市服務支撐,不斷推動‘軌道協同’向‘產業協同’升維升級。”紅橋區區長陳宇表示,以京津冀同城商務區建設為紐帶,海量資源要素匯聚成強大合力,推動站產城深度融合,一個看得到歷史新生、觸摸得到發展脈搏、聽得到鳥語虫鳴、感受得到城市溫度的美好生活空間正大踏步而來。(記者 張雯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