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和平區學做結合查改貫通
以工作“小切口”推動作風“再提升”

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和平區始終將其作為加強作風建設、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抓手,堅持學做結合、查改貫通,以工作“小切口”推動作風“再提升”,用“實干指數”提升群眾“幸福指數”,讓清風正氣充盈城區內外,為內涵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堅持開門搞教育 辦好群眾“暖心事”
“以前小區電動車充電真是個大難題,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現在好了,充電棚規范了,隱患消除了,住著也舒心多了!”家住成都道137號院的居民們,對近期完成的電動車充電設施改造贊不絕口。
這,正是和平區住房建設委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實際行動的生動案例。
區住房建設委堅持“開門搞教育”,將群眾滿意度作為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試金石”,把“會場”搬到“現場”,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電動車充電難、充電亂問題,多次深入老舊小區實地調研,現場辦公,協調各方力量,迅速制定並實施改造方案。
“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區住房建設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我們不僅要解決安全隱患,更要通過這樣的‘民生工程’,真正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民生福祉。”
緊盯群眾急難愁盼 撬動服務“大提升”
“自從社區有了‘鄰裡之家’,我們的老年生活可豐富多彩了!不僅能在這裡讀書看報、練習書畫,還有志願者教我們用智能手機,非常貼心!”在五大道街道友誼裡社區,剛剛參加完合唱團活動的劉連群大爺高興地分享著他的新體驗。
五大道街道黨工委以學習教育為契機,積極踐行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用好“四下基層”工作法,通過盤活社區閑置資源,創新打造“鄰裡之家”等一批集學習、娛樂、議事、服務於一體的社區共享空間,不僅為老年居民提供了溫馨的活動場所,還為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設置了“歇腳點”和“加油站”。
這種“空間換服務”的模式,有效激發了社區治理新活力,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五大道街道黨工委負責同志表示,將持續深化學習教育成果,不斷創新服務模式,以勤政務實的“實干力度”托起民生福祉的“民生溫度”。
黨員干部轉作風 點亮城市“文明景”
春日裡的五大道海棠盛放,游人如織。一場別開生面的海棠花節,不僅是和平區一張亮麗的文旅名片,更是檢驗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成效的“實戰場”。
和平區堅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服務群眾、推動發展中當先鋒、作表率。海棠花節期間,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率先垂范,主動開放內部停車場和衛生間,有效緩解了游客停車難、如廁難的問題﹔全區上千名黨員志願者成為“指路員”“講解員”“服務員”,在景區景點、交通路口、商業街區提供咨詢引導、秩序維護、應急救助等暖心服務﹔聯動區域內百余家商戶,推出系列文旅惠民活動,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受到和平區的熱情與活力。
“我們將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深學中增強政治自覺,在細照中檢視差距不足,在篤行中展現擔當作為,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持續向好,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貢獻和平力量。”和平區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記者 孟若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