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武清區圍繞運河主題開展多項文化夜游活動

光影穿越古今 感受運河夜韻

2025年05月09日10:06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光影穿越古今 感受運河夜韻(圖)

武清博物館內,工作人員和參與夜游活動的游客進行互動。 武清博物館供圖

千年運河,奔流不息。京杭大運河武清段,古稱“潞河”,曾是南糧北運的黃金水道,更是一條貫通南北的文化血脈。近期,武清區圍繞運河主題開展多項文化夜游活動,讓游客在多彩非遺技藝和炫目演藝活動中感受大運河的時代脈動。

入夜,武清博物館燈光亮起,參與夜游的觀眾在一樓入口“船家客棧”處領取“通關文牒”后,即將開啟一場穿越古今的運河之旅。在三樓“拾光·韻河”展廳內,光影場景與歷史文物置於同一空間內,令觀者仿佛跨越時間長河,流連於千帆競發、人聲鼎沸的運河岸邊。

京杭大運河武清段有多長?花絲鑲嵌“飛鳥金步搖”的設計原型是什麼?戲曲戲靴有多少道制作工序?跟隨“通關文牒”的問題引導,觀眾漫步展廳,領略馬氏花絲鑲嵌技藝的巧奪天工﹔欣賞終南木雕師傅如何把漕運盛景刻進古雅扇面﹔品味楊村六街的彩色剪紙以靈巧的刀工勾勒出運河人家的喜慶年節﹔驚嘆於燒藍技藝制作的“鳳舞九天掐絲鳳冠”,仿佛將時光封存在了方寸之間……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游客得以沉浸式感受大運河的文化饋贈與鮮活傳承,重溫“半天下財富悉經此路而進”的輝煌篇章。

活動中,古泉州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張旸為觀眾熱情地講解泥塑知識和作品特點。“武清古稱泉州,古泉州泥塑和運河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我們制作泥塑取土就在大運河畔。這次展出的作品是我創作的‘這方土地這方人’系列作品中的四件,囊括了各個朝代的著名人物。這次運河主題的夜游活動很有新意,可以讓觀眾尤其是孩子們帶著問題和任務看展和了解藏品,會有更深刻和生動的認識。”

華彩千古韻,運河夜未央。近日,位於武清區河西務鎮的運河不夜城正式開街,以新文旅、新思維和新模式,全面演繹“新運河文化”,為游客打造一個全維度沉浸的運河文化主題文旅街區。

街區匯聚運河沿線18個城市的人文風情,將運河三千裡盛景展現在一幅宏闊南北、氣勢恢宏的立體巨幅畫卷上。“五一”假期期間,街區內7個大舞台和18個小舞台上演了百余場沉浸式演出,既有民俗非遺技藝展示,也有運河音樂節、漢服巡游、快閃表演等主題活動。同時,109個古色古香的藝術商亭組成的商業街,匯集眾多美食、文創、手作商鋪,充分展示了運河沿線文化及本土特色文化,打造新時代的“運河盛景圖”。(記者 張帆)

(責編:崔新耀、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