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為燈 溫暖照護
——寫在第114個“5·12”國際護士節

一襲白衣,一頂燕帽﹔以心為燈,溫暖照護。
芳菲五月,花海絢爛,白衣天使迎來了第114個國際護士節。
如果說健康的守護是民生福祉的堅實注腳,那護理的溫度就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刻度。
多年來,一代代天津護理人薪火相傳、砥礪前行,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贊歌。
2024年,天津注冊護士總數突破5.45萬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提升至4.0,基層醫療機構護士超過1.31萬人,全年培育覆蓋重症、急診等十大前沿領域的490名專科護理人才……
一個個“跳躍”的數字,都是本市護士隊伍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見証”。
為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護理服務能力,天津以護理“十大領軍人物”為專家組,以“千名優秀護士”為主體,持續推進基層公益幫扶項目,實現優質護理資源對全市16個區533所基層醫療機構的“點對點”全面覆蓋。
市西青醫院主管護師韓穎扎根西青區張家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深度參與基層管理決策與病房規范化建設,用專業力量激活基層醫療服務的“神經末梢”。
截至2024年,全市參與幫扶護理專家達2萬余人次,他們用專業傳遞溫度,以行動詮釋擔當,讓優質資源如涓涓細流滋潤著基層沃土。
天津直面老齡化挑戰,多年來持續擴大老年護理服務供給,給予老年患者溫暖的全周期照護。
市胸科醫院和平院區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一病區作為本市老年護理標准化病房,護士針對老年患者的需求精心護理,助行器、便椅、排痰器、防走失手環等助老工具配備得一應俱全,還開展延續性護理,幫助老年患者減少再次入院的風險。
截至2024年,全市已建成68個護理院(站),70家醫療機構設立老年醫學科,開放老年護理床位7538張,老年護理標准化病房覆蓋14個區、35所醫院、37個病房。白衣天使專業的守護,照亮了老人的銀發歲月,“老有所護”的承諾在點滴細節中綻放華章。
為解決高齡、失能等行動不便人群的護理服務需求,本市打造“互聯網+護理服務”全流程管理體系,構建“線上申請—智能派單—入戶服務—質量追溯”標准化服務鏈條,切實打通醫療服務“最后一公裡”。
市一中心醫院腎內科血液淨化中心護士長高敏介紹,他們為透析前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等提供線上護理咨詢,為出院患者或者罹患腎臟病且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特色護理服務。在互聯網的協助下,護理服務解鎖了新“密碼”,拉近了患者與醫院的距離。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68家醫療機構開通入戶護理服務,涵蓋基礎護理、中醫理療等12個領域55個服務項目,累計服務量達4.5萬人次,便捷的護理服務托舉起津城百姓的健康與幸福。
在守護生命尊嚴的道路上,天津專業與溫度並重,構建起“護士主導、多學科協作”的安寧療護服務體系。
薊州區人民醫院腫瘤綜合診療中心的安寧療護病房精心設計醫療護理服務,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心靈上的慰藉與溫暖。患者陳阿姨臥床半月無法打理自己的頭發,病房護士專門給陳阿姨送上一次特別的床上洗頭體驗。
截至2024年,全市已有20家醫療機構提供安寧療護服務,床位達412張,護理人員用初心踐行著讓生命溫暖謝幕的堅定承諾。
專業是永恆的燈塔,科技則是靈動的羽翼。如今,科技正悄然重塑著護理的價值,各級醫院錨定智慧護理服務體系這一建設目標,真正“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
在市海河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一、二病區智慧病房,患者床旁的小屏幕連接著護士站監控大屏,護士通過床旁智能交互系統就能以視頻、語音播報等方式為患者推送直觀且個性化的宣教內容,即使是老年人也可以輕鬆使用、反復觀看。同時,智慧病房還配備有智能床墊,護士可以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離床信息,做好宣教管理等預防措施,規避跌倒等護理風險。
從門診到病房,從住院到康復,本市正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強勁引擎,構建起全場景、智能化護理服務矩陣,延續溫暖紐帶、傳遞專業關懷。
奉獻鑄就崇高,堅守詮釋擔當。在這個節日裡,白衣天使紛紛表示,要始終踐行“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宗旨,順應津城百姓對健康的美好期許,奮力書寫新時代天津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記者 徐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