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生態環境科技周啟動 科普市集進校園

人民網天津5月26日電 (記者張靜淇)5月25日,2025年天津市生態環境科技周暨“大學生在行動”科技志願活動正式啟動。
小朋友體驗智能垃圾分類箱。人民網記者 張靜淇攝
學生們聆聽土壤“呼吸”。人民網記者 張靜淇攝
該活動由市生態環境局、市科協、市科技局、市教委、天津師范大學主辦。主場活動設置了科普屬性強、前沿性強、互動性強的科普市集,涵蓋“生態解碼驛站”“聆聽土壤‘呼吸’”“綠色‘西’望”“數智力量賦能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無廢循環”“低碳生活”“‘臭’的可見”“減塑行動,為地球減負”“環境監測設備展示”“萌寵孵化·標本展示”“新能源與智能分子材料展示”“蝶韻·芝承生物科普文創”“生態文創展示”等十二個展台,吸引了市民和學生們的廣泛參與。
參觀者觀察動植物標本。人民網記者 張靜淇攝
工作人員給孩子們展示環境監測設備。人民網記者 張靜淇攝
“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破解生態治理難題、實現綠色轉型的核心引擎。”天津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張弢說,近年來,天津在環境監測、污染治理、清潔能源、生態修復等領域,依托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唯有以科技為舟,方能駛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未來”。
張弢表示,此次生態環境科技周的啟動選擇在校園裡,是因為青少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具有無限的創造力和潛能,更具有無限的熱情和活力。他們既是科技創新的推動者,又是綠色發展的踐行者。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帶動更多人,特別是青少年積極參與各項科普活動和綠色創新項目,接觸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熱情,為推動科技進步、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貢獻力量。
小朋友積極參與科普市集。人民網記者 張靜淇攝
據悉,5月中旬至6月上旬,天津生態環境科技周以“格物致知 生態和諧”為主題,還將開展2025京津冀綠創——“美麗海河 創意天津”生態文創設計大賽、“格物致知”環保科普大課堂、我是美麗中國講解員、我為群眾講監測、生態文明進校園進社區、科技成果科普化優秀作品征集、科普教育基地和環保設施單位向社會開放等系列活動,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