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考試季如何預防疾病?專家這麼說

人民網天津5月30日電 (記者陶建)5月29日,天津市衛健委召開“兒科服務年”新聞發布會。天津市兒童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郭偉,天津市安定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主任醫師孫凌,天津婦女兒童保健中心兒保指導科主任、主任醫師冷俊宏分別就兒童健康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
天津市兒童醫院在兒童友好醫院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市兒童醫院現在跟哪些區的哪些機構構建了醫聯體合作模式?
郭偉:市兒童醫院響應《關於開展兒童友好醫院建設的意見》號召,結合《天津市“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工作要求,先后落實了一系列便民利民舉措。
在住院服務方面,實施住院服務“三個一”,包括“入院一站式服務”“全院一張床”“生日一份禮物”,有效緩解患兒住院的緊張情緒,為患兒及家屬提供溫馨、舒心、貼心的診療服務。
在門急診服務方面,龍岩院區和馬場院區的門急診電子病歷全覆蓋,聚焦患兒及家屬就診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精簡退費等各項流程,升級回診叫號系統,同時設置門診“一站式取藥”,簡化取藥流程,有效杜絕了患者“遺漏藥品”的風險及“多次往返”的不便,極大提升了患兒家屬的就醫方便性和滿意度。
在互聯網診療方面,協調場地、快遞資源,實現互聯網醫院院內制劑“小時達”配送服務,確保患者及時用藥。
在就醫環境方面,雙院區積極推進“衛生間革命”,智能停車繳費系統全面升級,馬場院區西門增加一條出車道,設置“手機加油站”。
在醫療服務方面,市兒童醫院在兩個院區進行同質化管理,升級相應設備設施,結合患兒實際需求,規劃診療區域。設置視頻腦電圖室,建立無創闌尾炎診療中心、小兒內鏡中心,新建小兒介入中心,實現一體化服務。
同時,市兒童醫院構建跨區域醫聯體網絡,醫聯體輻射163個冀豫蒙等醫療機構,成功打造天津市兒童醫院東麗醫院兒童呼吸疾病診療基地、天津市兒童醫院黃河醫院兒童呼吸疾病診療基地、天津市兒童醫院河西醫院兒童康復基地,有效疏導多發病、慢性病患者至非三甲醫院兒科就診。
考試季即將來臨,天津市兒童醫院近期兒科就診較多的病種有哪些?有哪些建議?
郭偉:近期,兒科就診較多的主要病種為呼吸道感染和腸道傳染病。因為夏季來臨,空調使用頻繁,會使得室內外溫差較大,導致感冒、支氣管炎等病例增多﹔夏天容易過多進食生冷食品,且氣溫較高不利於食品存儲,從而引發細菌性痢疾、諾如病毒感染等。
下面,我給兒童和家長一些建議:
一是做好呼吸道防護。避免空調直吹,定時開窗通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
二是注意飲食衛生。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砧板、刀具生熟分開,每周用沸水燙洗﹔玩具、門把手等高頻接觸物品消毒擦拭。在飲食方面,避免隔夜飯菜,尤其涼菜和海鮮﹔冰箱內生熟分開,定期清理過期食品﹔水果徹底清洗,削皮食用更安全﹔食物徹底加熱,避免生冷海鮮。外出時,自帶煮沸水或瓶裝水,避免飲用直飲水,就餐選擇衛生達標餐廳。
三是保持手部清潔:建議教會孩子搓洗指縫、手腕,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尤其在如廁后、進食前。外出時,避免讓孩子接觸公共游泳池水,游泳后及時淋浴﹔隨身攜帶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用於無法用水洗手時應急﹔接觸寵物后需洗手,寵物糞便及時清理。
四是加強過敏管理。定期清洗空調濾網,減少花粉季戶外活動,必要時使用抗過敏藥物。
五是發現異常,及時就醫。若孩子腹瀉,記錄排便次數、性狀(水樣/黏液血便),就醫時提供信息幫助診斷。若孩子持續高熱、嘔吐腹瀉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診。
“減重”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兒童是不是和成年人一樣也會存在肥胖和“三高”問題?家長應該怎麼做來預防“小胖墩”的發生以及兒童“三高”等慢性病?
冷俊宏:我們都知道兒童肥胖發生率較高,已經成為一個公共衛生挑戰,但在大多數人心中,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常見慢性病還只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實際並不是這樣,天津市從2013年開始在全市開展兒童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的政府惠民項目,對全市托幼機構大班兒童和小學二年級學生免費進行肥胖篩查,血壓測量,空腹血糖、血脂的檢測。檢測數據顯示這兩個群體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肥胖、血壓異常、糖脂代謝異常問題。肥胖和糖脂代謝異常往往是相互關聯、伴隨發生的,對兒童也是這樣,這些慢性病不僅會危害著兒童時期身體健康,更會成為未來成人慢性病的龐大“后備軍”。
預防慢性病,最關鍵是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兒童期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
一是要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飲食應注重食物多樣,合理搭配,建議平均每天食物種類數達12種以上,每周達到25種以上。會烹會選,會看標簽,多用蒸、煮、炒,少用煎、炸、燒烤方式,控制高鹽、高脂、高糖食品及含糖飲料攝入,從小培養淡口味。合理選擇零食,優選奶制品、水果、蔬菜和堅果作為零食。
二是培養兒童運動習慣。學齡前兒童(幼兒園兒童)應該保証每日不少於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時間累計不少於1小時,可選擇騎小自行車、輪滑、跳繩、游泳、攀架、跳舞、小型球類游戲等。學齡兒童(小學及以上)建議每天累計進行至少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以全身有氧活動為主,其中每周應有3天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如快跑、游泳、健美操、追逐游戲等),每周應有3天增強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運動(如跳繩、爬山、俯臥撐、平板撐、仰臥卷腹、引體向上等)。
學齡前兒童在眼保健方面需要重點關注什麼?是否也要做眼保健檢查?為了避免孩子過早近視,有哪些建議?
冷俊宏:0-6歲是兒童視覺發育的關鍵時期,不同年齡段眼保健側重點不同。在新生兒期,也就是生后28天之內,主要是關注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先天性白內障、先天性青光眼這些可能會致盲的眼病。在嬰幼兒期,也就是3歲之前,主要是關注斜視、弱視、上瞼下垂等可能引起兒童視力低下、視覺發育異常的常見眼病。學齡前期,也就是3-6歲,主要是關注兒童遠視儲備、關注屈光不正,對可能發生的近視進行早期監測和預警。
家長一定要帶0-6歲兒童定期主動接受眼保健檢查。家長帶孩子每次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健康體檢,也就是測量身高體重、監測生長發育時,可以同時接受兒童眼保健服務,7歲之前總共是13次。其中,新生兒期2次,嬰兒期4次,幼兒期4次,學齡前期3次,每次的側重點不同,這13次是伴隨寶寶每個生長階段,可以做到眼健康問題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為避免孩子過早近視,目前最經濟有效的預防近視的方法就是目浴陽光,這裡面的“目”,指的是眼睛的“目”。絕大多數近視的發生的類型是軸性近視,是眼軸的過度增長,戶外接觸陽光,能促進眼內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可以抑制眼軸變長,來預防近視的發生。建議至少要每周5天,每天在戶外要有2小時,這個2小時可以是不是連續的2小時,只要每天累計2小時就可以,而且陽光也不需要是直射的大太陽,早晨的朝陽,傍晚的夕陽,中午在樹蔭下的散射光都是可以的。
還有就是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時間。建議每次持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不宜過長,20分鐘左右要停下來休息一下眼睛,可以遠望5∼10分鐘。建議低齡兒童盡量以家長讀繪本為主進行閱讀,避免兒童近距離用眼時間過長。
再就是限制電子產品使用。長時間近距離使用電子視屏類產品也屬於近距離用眼,容易消耗兒童遠視儲備量,影響視力發育。建議3歲以下兒童應該避免使用電子產品,3∼6歲如果說不能避免,每次使用電子產品不要超過15分鐘就要休息,每天累計使用不要超過1小時。
其他的比如飲食均衡、少吃甜食、睡眠充足都對於近視防控有幫助。
天津市安定醫院在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升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孫凌:天津市安定醫院基於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就診需求,設置了兒童青少年心理科,劃分出獨立診療區域,成為了安定醫院唯一由門診、住院和康復三個部門組成的科室。
第一方面,我們開展了多角色協同診療。科室人員組成不僅有醫生、護士,還包括心理咨詢師、治療師、社工師、測查師、康復師等。多角色團隊打破了傳統診療模式,增加了早操、減肥操、廚藝課、成長夏令營、手工課、電影賞析、家長團輔課等,開放溫馨支持的氛圍有效促進了患兒和家長共同成長。
第二方面,我們實行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營養科負責“人體成分分析、醫學營養治療、體重管理”等﹔神經調控中心提供了個性化放鬆減壓、情緒和行為治療﹔核磁導航itbs為孤獨症患兒的易怒和抑郁症青少年消極觀念和行為的快速改善提供了精准調控﹔中醫科提供了針灸、耳豆等特色治療。
第三方面,我們開展了青少年社交技能訓練及共患病治療。這也是我們孤獨症康復中心的特色亮點,14歲及以下孤獨症患兒在安定醫院可享受門特報銷政策,7歲以下患兒可同時享受殘聯規定的康復救助補貼,最大程度減輕了患兒家庭的康復負擔。
第四方面,自2013年起,安定醫院以院長為核心的醫療團隊開展了“中小學心理守門人”項目。目前已與天津市12個區的1000余所學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三級“心理守門人”服務機制。班主任和心理老師通過來到醫院,跟隨門診、查房及接受心理督導,有效提升了對學生心理問題的識別和服務能力,借助為家、校、醫聯動特別提供的綠色通道,保証了孩子及時就醫、及早干預。
第五方面,我們與國內多家醫院建立了專科聯盟,幫助多家醫院成立了兒童青少年心理科,我們的專家通過講座、培訓、出診和教學查房等方式,有效提升了當地診療水平,也為患兒及家長就醫提供了便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國家衛健委將2025年—2027年設定為兒科、精神衛生服務年,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將不遺余力從人才培養、診療設備、科研和教學上助力專業發展,更好地守護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高考、中考即將來臨,請專家給青少年們提供一些心理指導建議。家長們應該怎樣做,能給孩子營造更好的備考環境?
孫凌:中高考日益臨近,考生可能會出現緊張、心情壓抑,身體各種不適、睡眠不佳、食欲異常等情況。
首先,我們要接納自己的緊張和焦慮。迎考出現的種種狀況是看似不正常的正常狀態,適度的緊張和焦慮有助於保持大腦的興奮狀態,提高注意力和思維運轉能力。所以,面對緊張不要害怕,更不要產生強烈的抗拒情緒,要接納自己的情緒、身體反應和睡眠狀況。
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學用腦。考生要保証規律作息,不熬夜,建議午休時長不超過1小時。同時,要合理飲食,均衡營養,避免攝入垃圾食品,也要避免過度進補。最后,要有適度的戶外運動,建議每周3-5天,每次30分鐘左右的慢跑步、快步走或打球、跳操等大運動,這樣可以保証大腦供血供氧,有效釋放不良情緒。
再次,要保留愛好,保持交流。緊張的學習后,聽聽音樂、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不僅可以放鬆心情,還會促進神經系統興奮水平提升,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盡可能與同伴保持交流,同伴間的傾訴、分享與共情是對彼此很重要的心理支持。
最后,學會釋壓的方法。如果聽音樂、洗熱水澡、畫畫、做烘焙、做家務或者閉目養神等,不足以讓你放鬆,也可以嘗試下面幾種方法緩解焦慮:
一是深呼吸法。最常用的是4-7-8呼吸法,即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反復3-4次。
二是外化焦慮:把腦子裡亂竄的念頭都倒在紙上,撕碎沖走。
三是快速激活副交感神經,可通過溫熱毛巾敷后頸或雙手泡在45度溫水中,起到減壓助眠的作用﹔
四是嚼口香糖。有研究團隊發現,咀嚼口香糖可以一定程度緩解焦慮以及消除大腦困倦。
另外伸懶腰、蝴蝶拍、超人站也會起到減壓作用。
對於家長來說,在這個階段,也難免焦慮。我們一定不要讓自己的關心(過度進補、頻繁詢問等)給孩子帶來額外壓力。家長要成為“穩定的支持者”,而不是“壓力的放大器”。
首先,要保持熟悉的家庭氛圍和日常節奏,不要謹小慎微,不敢大聲說話或予以過分關注。提供適度關心而不是監控,避免特殊化對待。再者,也是最重要的,我們要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和情緒,保持和諧穩定的家庭氛圍,做好后勤保障,一定要相信孩子能夠通過努力獲得屬於自己的人生。
最后祝願所有的考生考試順利,一切如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