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西青區:文明融入煙火 看幸福蝶變

2025年06月03日08:01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文明融入煙火 看幸福蝶變

  夏日清晨,暑氣尚未蒸騰。天津市西青區楓雅道菜市場奏響市井交響曲。大福圓市集的紅燈籠點亮灰磚黛瓦的仿古街市,電子大屏上顯示著當日成交額、溯源信息、檢測信息,智能電子秤精准計價,融合了市井文化與智慧服務的菜市場,煙火氣與文化味奇妙交融。

  精雕細琢的小市場,是城區文明的微縮景觀,方寸之間盡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智慧與溫度。西青區正通過這樣的精雕細琢,悄然改變著城市肌理與人文氣質。

  文明之變,源於頂層設計“一盤棋”。西青區把文明創建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發展藍圖。隨著《西青區文明城區創建工作常態長效機制》落地,文明建設不僅有了鐵規矩,更有了活水源泉。

  日前,西青區啟動“文潤西青 十禮十美”市民行動:一張“十禮十美”文明倡議書,10項覆蓋交通、養寵等生活細微處的主題實踐,讓“文明西青人”的意識如春風化雨,逐漸從外在約束內化為自覺行動。

  背街小巷的“轉身”尤為驚艷,街道社區與結對共建單位聯動,一個個昔日的無名角落,蝶變成為引人流連的口袋公園。轉角遇綠、出門入園,讓居民在“小而美”中體會“微幸福”。

  大運河畔,文明之花借文化之力蓬勃生長。“全國文明村”第六埠村,以“埠上十美”為主題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街區,德善巷裡“辛六埠·新出發”宣講團講述身邊好人故事,場景化浸潤讓文明可觀可感。“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系列活動貫穿全年,傳統節日成為全民共享的文明盛宴。“七夕詩會”上,青年男女吟誦經典詩篇﹔“百姓春晚”舞台上,村民們自編自演,展現文明鄉風﹔“我們的節日”主題示范活動吸引群眾廣泛參與,網絡直播收獲數萬點贊。

  楊柳青古鎮更是將文化賦能發揮到極致。春節的古鎮,運河文脈在燈火中流淌﹔“年畫中國·畫游西青”燈會讓游客沉浸於年畫故事的光影世界。活動現場秩序井然的背后,離不開“花燈使者”的默默守護——志願者們指引方向、遞上熱水,政府開放停車場,暖心驛站熱情服務,游人不由地感慨:“看的是燈,暖的是心。”

  在文明創建的道路上,離不開典型示范的引領。榜樣的星光匯聚,成為照亮全城的文明火炬。西青區堅持推動文明培育工作從“典型示范”向“全民自覺”轉變,努力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者有得的社會氛圍。

  在楊柳青玉成號畫庄,“全國文明家庭”張宏一家三代堅守非遺傳承陣地。“老祖宗的技藝不能丟!”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楊柳青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霍慶順對兒媳張宏的叮囑。張宏創作的現代年畫作品,讓傳統藝術煥發新生,也把“文明家庭”的好家風刻入年畫、印進人心。

  “全國文明村”鄧店村以“國畫之村”美名遠揚。“天津好人”陳子文在十月書畫院免費教授國畫數十載。在陳子文的指導下,少年畫班的筆觸逐漸退去稚嫩,農民畫班的作品盡顯墨色酣暢。如今,村民們的山水花鳥不僅懸挂在自家廳堂,更“躍”上小區燈杆、樓門樓道,書畫藝術與文明新風攜手“飛入尋常百姓家”。

  通過“群星爭耀”選樹機制、“榜樣引路”宣傳機制、“好人好報”禮遇機制,西青區打造“好人社區”“好人講堂”等工作載體,邀請好人模范出席全區重要活動,通過禮遇和尊崇提升先進典型的榮譽感。

  從“文明城區”的榮譽到“城區文明”的自覺,西青區的進階之路清晰可見。這些變化體現在市集煙火、街角花園中,閃爍在古鎮燈火與人情交織處,更流淌在藝人工匠的刻刀與畫筆之下。當文明的滋養如空氣般自然可感,高品質生活的圖景在津沽大地上鋪展開來。(記者 王音)

(責編:李丹、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