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區:北運河畔涌動文明新韻

清晨,天津市北辰區普東新苑周邊干淨整潔的早餐車騰起熱氣,成為早高峰裡一道溫馨的街景﹔實驗小學門前,“紅馬甲”們疏導交通、維持秩序,護送孩子們有序入校﹔瑞景公園裡,老人們緩緩舞動太極扇,扇面開合間劃出優美弧線……
整座城區在晨曦中“舒展筋骨”,每個場景都流淌著脈脈溫情。這幅充滿活力與溫暖的城市畫卷,源於北辰區以“繡花功夫”精心編織的治理“經緯網”。
瑞景街道江南春色社區有一支“銀發巡邏隊”,隊員們都是社區裡的“銀發一族”。72歲的張阿姨戴上紅袖標,在社區裡一邊巡查,一邊用夾子撿起地磚縫中的煙蒂。“以前總覺得身體這不舒服、那不舒服,樓都不願意下。自從加入巡邏隊,負責維護小區環境,天天出門鍛煉,身體倍兒棒!”
1個站點、1個章程、1個平台、3項制度、7支志願服務隊,江南春色社區創新構建“11137”志願服務體系,形成“橫向互動、縱向聯動、輻射推動”志願服務模式,實現志願激勵智能化、積分管理可視化、居民參與便捷化、服務管理專業化,讓志願服務深度融入基層治理與居民生活。
機制賦能,讓制度從“文本”走向“效能”。北辰區率先實施創建全國文明城區三年行動計劃,將“創文北辰”數字化平台升級為智慧中樞,實時採集處理1000余個文明點位數據。與此同時,建立由機關干部、網格員、志願者組成的400人“藍軍督察隊”,精准嵌入5個責任片區,下足督導指導“繡花功夫”。
從“北辰好人”到“道德模范”,從“最美家庭”到“新時代好少年”,一個個平凡而閃光的名字,成為這片土地的精神燈塔。天津市道德模范林則銀以社區為家,用真情、激情與溫情探索出“五常五送”工作法,將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這一模式已在全市推廣。
如今,全區30萬注冊志願者活躍在社區、學校、街頭,用點滴行動詮釋“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先鋒騎手”傳遞關愛,“文明交通勸導”守護安全,志願精神在點滴行動中綻放。“一鎮街一品牌,一村居一特色”的文化惠民工程蓬勃開展,300余場“非遺花會展演”“海棠文化節”等群眾活動精彩紛呈,520余次文化下鄉、送書入戶服務精准抵達偏遠村居和特殊人群,讓“文明指數”真正轉化為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指數”。
緊盯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北辰區以“五解五促”為抓手精准發力:整治佔路經營、違章停車500余處,治理背街裡巷臟亂點位600余處,12345便民服務熱線事項辦結率高達100%。
15分鐘便民生活圈全域覆蓋,20項民心工程扎實推進——京津路沿線換新顏,17個社區“五愛”教育陣地扎根,4座口袋公園添綠意,新增549個停車泊位解民憂,聚焦“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的溫暖承諾持續兌現。
城市治理既需要大刀闊斧的魄力,更注重“繡花功夫”的精細。在北辰區,背街裡巷蛻變為“文化長廊”,擁堵干道化身“景觀大道”,老舊小區煥發“青春容顏”,無障礙設施遍布公共場所,口袋公園讓方寸之地成為居民游樂園……文明創建的答卷上,北辰區落下生動注腳。
文明創建是一曲全民“大合唱”,“我們的節日”賡續文脈,“書香北辰”滋養心靈,“戲曲進鄉村”雅俗共賞。創新賦予傳統新生機——剪紙藝術融入現代設計,數字技術守護民俗記憶,古老文明在當代綻放異彩。
北運河碧波蕩漾,涌動著文明新氣象。北辰區以提升環境、服務民生、涵養文明為著力點,奮力構建文明創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向著人民更加滿意的全國文明城區目標堅定前行。(記者 王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