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區”聯動 打造人才生態“新高地”

天津南站,日均約3萬人次客流在此匯聚。在這片以高鐵樞紐為引擎的創智新城,西青區與濱海高新區協同聯動、雙核驅動,政策賦能厚植人才沃土,產才融合培育創新動能,服務提質優化發展生態,吸引海內外英才近悅遠來。
崛起人才生態“新高地”
“天下才、天津用,才以城聚、城以才興。”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沈超用一組數據勾勒天津人才圖景:“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累計引進各類人才50余萬人。其中,累計引進留學人員7.2萬余人,雲賬戶、凱萊英等一批留創企業蓬勃生長。今年上半年,“海河英才”行動計劃推出20條新措施,全方位強化新質生產力人才支撐。
聚焦留學人才,天津更是打出“組合拳”。天津已連續5年舉辦海外人才創業賽,吸引3000余名人才參賽,近50個海外優秀項目落地。2024年9月,《關於支持留學回國人員來津創業 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若干措施》出台,18項政策覆蓋資金支持、平台建設、綠色通道等全鏈條。
西青區與濱海高新區“因區施策”。西青區推出“人才強區十五條”,“青銳”項目對碩博人才給予9萬至12.6萬元支持,“頭雁強翼”項目每年最高補貼企業20萬元培訓費用﹔濱海高新區創新實行“知識產權加認股權”融資試點,為留創企業破解“輕資產”貸款難題。
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
今年是“90后”海歸博士呂劍陽回國創業的第5年。他在南站片區成立的天津海龍津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工業分離膜領域,錨定“國產化替代”技術攻堅,相關成果已在20余家生物醫藥企業展開試驗。
呂劍陽創業之初,正是西青區“人才強區十五條”政策展開羽翼、廣聚英才之時:聚焦創新創業和海外人才,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等平台載體,落戶即享住房補貼、子女優先入學、醫療保障等……一條條吸引人才的“硬舉措”優化了“軟環境”,人才紛至沓來。
該公司入選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23年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啟動支持計劃”,西青區主動對接市級政策,配套給予研發補貼和廠房租金減免。眼下,呂劍陽將目光投向海水與污水資源化領域,依托自主研發的疏水膜材料,開發相關的膜工藝和膜設備,力求降低30%以上的水處理成本。
天津大學博士研究生華劍雄,畢業后留津進入經緯恆潤天津研發中心,從事車載視覺圖像相關開發工作,研發產品作為汽車感知環境的“眼睛”,為汽車智能化提供重要技撐。西青區為華劍雄申請了“天津市來(留)津博士專項資助”,並納入“青英人才庫”。
入職不到5年,華劍雄在公司附近買了房,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小兩口兒都在南站附近工作,周邊吃飯、購物越來越方便,平日下班后逛逛公園,周末去商圈看電影、和朋友聚餐,病了到社區醫院看病拿藥。在華劍雄看來,穩定的工作、高效的通勤、便捷的15分鐘生活圈,帶來了不內耗的生活方式,更成就了他干事創業的好心態,讓他在這裡找到了家的歸屬感、安全感。
打造人才“良棲之地”,離不開“立業”與“安家”。吸引創業人才的是“立業”磁場,政策紅利、產業生態、技術轉化、資本對接都是“硬支撐”﹔對於就業青年而言,“安家”保障則是“立業”前提,住房成本、教育醫療等生活要素,直接影響著年輕人長居於此的意願。
為此,西青區通過貼心的“青英人才服務卡”,為持卡人才提供居住、教育、醫療、購物、旅行等10大類、30小項、400余個點位全面服務,從細微處體現對人才需求的深度洞察。
產業協同打造創新“試驗田”
“配備了攝像頭,AR(增強現實)眼鏡就可以通過語音、手勢或手環、手表等電子配件完成交互操作。如果是車載產品,裝在前擋風玻璃上,駕駛員無需低頭就能完成導航交互。”在位於濱海高新區華苑科技園的尼卡光學(天津)有限公司,公司副總裁付磊向記者介紹他們自主研發的AR透明近眼顯示技術,他告訴記者,公司的中試線已確定建在天津,選址就在南站片區附近。
作為國內稀缺的體全息技術團隊,尼卡光學創始人曾任職於全球頂尖的體全息波導公司Digilens。2023年,濱海高新區信創局聯合海河產業基金“雙招雙引”,向企業拋出橄欖枝,從“交通區位+產業生態+政策紅利”三方維度“打動”企業,雙方很快敲定了落地事宜。
“濱海高新區為海外歸國人員創新創業提供了細致入微的支持。選擇落戶天津南站周邊,離不開交通考量。我們的股東總部在北京,有了高鐵,不僅通勤高效,更優化了運營成本。”公司董事長杜有成說。
2024年,企業代表濱海高新區參加了天津市海河英才海外人才創業大賽,入圍潛力型企業,拿到30萬元天津市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啟動專項資金。賽后,通過市人社局搭建的銀企對接會,尼卡光學又申請了1000萬元額度的“留創貸”。
“新的中試線會帶來更多人才需求, 濱海高新區人社局主動聯系相關高校,為我們提供了天津理工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的120名畢業生簡歷,助力企業人才儲備。”付磊說。
支持留學回國人員來津創業,市人社局、市知識產權局、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支持濱海高新區開展留創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服務試點工作。目前,濱海高新區正在試點推行“知識產權加認股權”服務,讓企業以知識產權質押,無需抵押資產便可以申請貸款,讓知識產權的價值更加顯現。
聚英才者,必成大業。如今,這裡有“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有“近在咫尺”的產業場景,更有“如沐春風”的服務溫度,通過構建政策精准化、服務場景化、產業生態化的人才發展模式,南站片區必將成為天津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引擎”。(記者 王音 廖晨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