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去服務升溫 天津農商銀行傾力守護百姓“錢袋子”

7月30日清晨,天津農商銀行薊州下營支行的門前已經排起了長隊。這一天,距7月28日特大山洪突襲僅兩天,剛剛從安置點返回家中的村民早早便來到網點,不少人手裡攥著用塑料袋裝著的“特殊物件”—— 被洪水浸泡了的鈔票。
“您別著急,先坐會兒。”工作人員接過李大娘遞來的袋子,裡面的鈔票上還裹著泥沙,有的粘連成塊。老人紅著眼圈念叨:“辛辛苦苦攢的錢,櫃子被沖倒時全泡了水,這可怎麼辦啊……”話音未落,櫃台后已支起臨時工作台,工作人員像修復老物件般,輕輕剝離粘連的紙幣,拂去表面的淤泥,經初步處理后,逐張辨別真偽、清點數量,准確記錄數額,工作緊張而有序地開展起來。
這一天,同樣的場景在營業廳裡不斷重現。面對特殊而迫切的需求,天津農商銀行薊州下營支行開辟“綠色服務通道”,並抽調5名業務骨干組成“救災服務小組”。王大姐帶來的鈔票散發著潮濕的霉味,工作人員分批次用吸水紙按壓吸干水分﹔張大爺的零錢混在污泥裡,大家趴在桌上一張張分揀﹔有的百元鈔票部分殘缺,工作人員就仔細比對防偽標識,確認后按標准認真兌換。
看著失而復得的積蓄有了著落,村民們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這些錢背后是鄉親們的血汗,多一分細心,就能讓他們少一分損失。”正在處理“泡水錢”的工作人員一邊擦額頭上的汗水,一邊輕聲說。
當天傍晚,當最后一位客戶離開時,距離網點正常關門時間已過去了2個小時。經統計,天津農商銀行薊州下營支行當日共處理兌換水泡殘損幣12萬元,為客戶更換被洪水損毀的存單存折10張。這場與時間賽跑的金融服務,不僅挽回了百姓的經濟損失,更用真心實意的行動,詮釋了“金融為民”的責任擔當,為災后重建注入了金融暖流。
“洪水沖跑了家當,卻沖不垮咱身邊的依靠。”一位村民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聲。接下來,天津農商銀行將與基層村委會緊密配合,詳細了解居民災后現金服務需求,通過集中收兌、上門服務等舉措,為受災百姓守好“錢袋子”。
來源:天津農商銀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