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磨剑四年 天津津南“点绿成金”迸发新活力

张静淇
2021年09月08日08:33 | 来源:人民网-天津频道
小字号

视频来源:津南区融媒体中心

蓝绿空间占比65%!这是天津市津南区拿出85%的面积,建设的绿色生态屏障目前的样子。建设三年多来,绿色多了,水也更清了。经测算,目前津南区地表水指数较2016年同比改善54%。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津南区将2.7万亩成片林地纳入碳汇交易项目,预计年均二氧化碳当量约1.25万吨,在碳汇项目20年有效期内可创收750余万元。

这是津南区“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定力执着,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不懈努力。

生态环境好不好 禽鸟虾蟹来投票

初秋时节,漫步在咸水沽湾的木栈道上,绿色气息扑面而来。成片的稻田上,白鹭展翅轻舞、嬉戏打闹,国槐、白蜡等环绕在稻田周围。

咸水沽湾千亩稻田。人民网 张静淇摄

“这里时常还能看见狐狸、刺猬这些野生动物,稻蟹共生。大伙儿都知道,只有生态环境真的好了,野生动物才愿意来。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津南区农业农村委林业科工作人员徐永明说。按照“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水则水”的原则,津南区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实施绿色生态屏障建设,自2018年以来,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共栽植乔木、灌木312万株,花草地被和水生植物70余万平米,吸引了天鹅、白鹭、灰喜鹊等40余种野生鸟类在此安家,10余种陆地野生动物经常出没。

今年,津南区在建成辛庄湾、咸水沽湾、双桥河湾等基础上,又建设了绿屏·八里湾,这是津南绿色生态屏障中规模最大、体系最健全、特点最鲜明的一个片区。

绿屏·八里湾绿意盎然。人民网 张静淇摄

走在绿屏·八里湾,田水相依。“我们在这里打造水生态循环系统。”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以津沽污水处理厂为原点,重新规划与连通区域内330多个坑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水循环工程。通过水面与池塘的再净化,水质提升到Ⅳ类甚至局部Ⅲ类,用于灌溉和生态补水。

同时,津南区在绿屏·八里湾建设了气象监测站,针对人工增湿、人工降雨、土壤分析等进行大数据分析。数据显示,绿色生态屏障深刻影响了气候变化,2020年与2017年比较,全区平均气温下降5.9%,相对湿度上升9.6%。经过水生态系统的治理,津南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9.46米,有效遏制了地面沉降。

多彩画卷徐徐展 绿色为底绘斑斓

千里莺啼绿映红,乡间小站稻花香。作为小站稻的故乡,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绿装”亮相,于今年7月正式接待游客。

小站镇会馆村打造生态游。人民网 张静淇摄

“拿一下自拍杆,咱在荷花池这里拍一张,一会儿去看看那边的稻田。”这是田阿姨第三次到会馆村游玩儿,她和伙伴们身着统一的红裙子,元气满满地拍照打卡。

“我们致力于打造集吃、住、玩于一体的生态游。”会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加林说。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会馆村加强乡村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建设,突出“为农”“融合”“生态”“创新”“持续”五大理念。“前年我们陆续关停了散乱污企业,探索农村发展新模式,让厂房‘变身’民宿,让村民从工厂回到田间,充分参与和受益。如今,村民收入至少增加1/3。”

自开业以来,会馆村日接待游客量最高约6000人次。“很多游客期待在下月稻谷丰收时来游玩儿,到时可以吃上香甜、饱满、有嚼头的优质小站稻,还有稻田蟹。”郑加林说,现在是一期项目,会馆村正在计划发展二期、三期项目,探索稻米深加工,擦亮“小站稻”这块儿金字招牌,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津南区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人民网 张静淇摄

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发生的深刻变革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注解。“咸水沽湾对面就是今年新投用的国家会展中心。”徐永明说。“十四五”期间,津南区凭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有利契机,将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即依托绿色生态屏障打造的绿色生态示范区、海河教育园区同津南区一体化发展形成的创新发展聚集区、以镶嵌在绿色生态屏障中的国家会展中心为核心的会展经济功能片区。凭借良好的环境基础,津南区正在积极创建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走出具有津南特色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责编:张静淇、王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