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让退役动力电池成为“绿色矿山”
在“双碳”目标的持续推动下,津城绿色牌照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天津市工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天津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23.2万辆,约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6.5%。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对减少碳排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退役”后若拆解回收不当,反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何让报废电池继续成为“绿色矿山”?本市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政府部门扶持下不断做大做强动力电池回收,持续提升津城“含绿量”。
日前,记者来到上月刚刚竣工交付的巴特瑞科技天津示范生产基地,车间里一片繁忙,率先建成的1万吨生产线正在联调联试。一块块废旧动力电池被自动吞下,经带电破碎、电解液去除、锂电池材料分选等层层处理工艺,实现资源再利用。“多年坚持技术研发,我们已构建出独有的电池拆解再生利用技术体系,参与起草8项国家标准,获得授权专利20项。”公司总裁郭庆华向记者介绍,“通常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需先在盐水池中放电,这个过程中可能产生电解液污染,且放电时间长,回收效率低。我们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密闭环境带电物理拆解生产线,每小时可处理1.4吨电池,有害气体集中收集做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真正让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郭庆华回忆,2018年选址时,公司一眼相中了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辐射京津冀的区位优势。“这里循环经济产业链完整,铜、铝等分解材料在园区内就能回收。市工信局等部门也提供很多帮助,今年我们已申报智能制造专项资金等项目。眼下京津冀市场不断扩大,公司计划在电池银行、梯次利用及再生利用等方面延伸产业链条,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郭庆华说。
瞄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还有天津赛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般动力电池使用寿命在5至8年,这意味着国内首批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处于‘退役’高峰。我们通过自主攻关,依托‘精确拆解+材料修复’的回收技术,研发出国内首条单体电池全自动拆解生产线,能把原本废弃的正负极粉料进行修复,再供给电池企业生产低成本环保电池,电池回收再利用率达95%以上。”公司董事总经理赵小勇表示。
赛德美一年回收约1.2万吨电池,经回收技术处理后,可减少近万吨碳排放。赵小勇说:“天津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两条产业链优势由来已久,公司选择在天津布局,就是为了靠近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电池的产地,降低电池回收污染风险。今年上半年,企业已完成去年全年的产值,预计今年的销售额能比去年翻一番。”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茁壮成长,政府部门多措并举帮企业解决难题,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不仅开展汽车产业、动力电池产业链撮合对接会等一系列补链、串联、强链活动,更持续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借助智能制造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0余个项目,已支持资金超2.6亿元,有效拉动产业链投资,为天津绿色低碳发展按下加速键。(记者 史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