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宜业之城 魅力精彩绽放
天津工业生物所研究人员在做实验
■ 滨海新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滨海新区相继推出“一企一证”综合改革、“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办法”、“拿地即开工”、“最简告知承诺审批”等审批模式。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滨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 今年,滨海新区陆续出台《滨海新区推进创新立区、打造自主创新升级版若干措施(试行)》以及配套的6个实施细则和1个指南要点,真金白银支持滨海新区重大科技攻关、研发中心、创新型载体、双创载体、科技成果转化及人才引育
■ 滨海新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新区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幼儿园78所(含小区配套学校和幼儿园),提升改造学校270所,天津实验中学海港城学校、天津师范大学滨海附属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东疆外国语学校、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天津市昆明路小学滨海学校、临港经济区清华实验学校等建成招生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新门急诊楼、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陆续建成投用,滨海新区肿瘤医院预计将于今年底投入试运行
今年9月,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天津工业生物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天津工业生物所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20年5月,在荷兰做博士后的张学文正式入职天津工业生物所,成为科研项目负责人。在此期间,他不仅享受到天津市博士后来(留)津专项生活补助及滨海新区在站博士后生活补贴,还获得了150万元的研究经费支持。在风景优美、生活便利的滨海新区安家后,他还把父母从山东老家接了过来,两个女儿也分别在空港经济区上了小学和幼儿园,享受着滨海新区宜居宜业的幸福生活。
张学文的故事,只是滨海新区建设宜居宜业之城、聚才引才的缩影。滨海新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新区加快新动能引育,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加政策供给,大力完善社会公共配套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打造宜业宜居的发展环境,引才聚才“磁场”效应显现,海内外企业聚集,宜居宜业之城魅力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滨海新区市场主体达到27.7万户,比2015年翻了一番。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80余万人,其中在新区工作的“两院”院士等领军人才超千人。
滨城魅力,根植于优秀营商环境的深厚土壤
“银行发现我们的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公示信息与营业执照登记信息不一致,资金无法入账,业务开展不下去……”日前,东疆中航金网(天津)国际贸易产品交易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的员工发出紧急求助,并在东疆市场监管局“白露工作室”的帮助下解了燃眉之急。“白露工作室”的背后,正是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专办“办不成”的专业审批团队。
在滨城,类似“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故事还有很多。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广州经开区正式启动三地国家级经开区268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天津港保税区2020年出台了“拿地即开工”实施方案, 2021年进一步修订实施方案,强化“保姆式”服务,持续提升区域行政审批效能,促进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滨海高新区首创“联合交底”,在企业签订投资协议后,除明确办件流程、各部门对接联系通道外,同时也一次性提供企业后续工作所需各项资料,从而有效加快项目推进速度;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全市率先推行“一套材料”审批改革,办理时间从3个月缩短至7个工作日……
滨海新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滨海新区相继推出“一企一证”综合改革、“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办法”、“拿地即开工”、“最简告知承诺审批”等审批模式。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滨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2021年7月,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20年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天津滨海新区)》,滨海新区在18个国家级新区营商环境测评中总体评价优秀,有关改革经验和典型做法被全国借鉴或复制推广。
契合新产业发展需求的环境,也是宜居宜业之城魅力所在。
11月12-14日,由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康希诺”)带来的全球首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在“2021第五届海南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亮相,这款新冠疫苗也迅速成为本届健博会全场热点。康希诺正是自滨城成长起来的代表性企业之一。2009年夏天,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办公楼601室,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和他的团队一起开始了创业征程。“联合研究院为康希诺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宇学峰告诉记者,联合研究院不仅有分析检测等各类平台,还有专门的服务人员,可以让创业者沉下心来搞研发,让成功来得更快一些。
在传统“七通一平”的基础上,完善“新配套”早已成为滨城共识。为了让企业心无旁骛搞研发,滨海新区加强类似联合研究院这样的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重大科研设施“筑巢引凤”作用,构建国际化的人才发展环境,加速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11月16日,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滨海高新区举行,将打造天津版“国之重器”。据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滨海新区正加快建设“信创谷”“细胞谷”承接载体,同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4家、国家级孵化器17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528家,清华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浙大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研载体为各类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添翼”。
滨城魅力,源自良好的人才服务环境
2021年11月,经开区高层次人才服务领域喜讯频传,PPG科学技术部产品开发高级经理赵勇强成功入选“滨海新区第六批引进入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工程(计划)高层次人才”,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杨灿群等7人入选“滨海新区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根据相关政策,入选人才均可获一定资金资助。2017年以来,经开区已累计为企业兑现人才项目资助250余万元,引进滨海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63名,兑现金额达5650万元。
真金白银兑现人才项目资助只是滨海新区建设宜居宜业之城,为高层次人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环境,实现人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
为抢抓人才引进窗口机遇期,滨海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2020年,滨海新区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体制机制、政策举措、服务模式、服务效能、奖励程序等全面“优化升级”,不拘一格揽人才,集贤聚智促新区高质量发展。2021年,滨海新区持续营造“宜居”与“宜业”相促进的人才发展环境,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证制度,提供健康体检、小客车摇号补贴等29项“专家+管家”式服务,仅惠及的高层次人才就达到近千人。完善服务专员制度,建立“人才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及时了解掌握人才所思所盼,帮助人才协调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1800余件。优化人才住房保障,建成35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惠及25万名人才。
为加快创新脚步,助力引育引动能,今年,滨海新区陆续出台《滨海新区推进创新立区、打造自主创新升级版若干措施(试行)》以及配套的6个实施细则和1个指南要点,真金白银支持滨海新区重大科技攻关、研发中心、创新型载体、双创载体、科技成果转化及人才引育。
同时,滨海新区还做优产业、人才融合发展“生态圈”,聚焦“1+3+4”现代产业体系主导产业,相继成立了17个产业(人才)联盟,对信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12条产业链实现全覆盖。通过联盟打造产业与人才融合发展的优质生态,当好人才“五星管家”,精准引才、合力聚才、用心安才,建设人才枢纽。
滨城魅力,得益于日渐完善的生活配套
前不久,在雄壮的铜管乐演奏中,天津茱莉亚学院宣布其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地标性新校园正式落成启用。热爱音乐的莘莘学子在国内甚至家门口便可走进世界名校,为他们的音乐梦想插上翱翔的翅膀。
滨海新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新区不断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加快发展文旅产业,丰富特色文化服务供给,迸发出无限活力。
在国家海洋博物馆学习海洋知识,在泰达航母主题公园观看大型实景演出,在“网红”图书馆——滨海新区图书馆漫游“书山文海”,在空港经济区的“七彩花田”拍照留念,在生态城南堤滨海步道公园及东疆亲海公园体验近海亲海乐趣……如今的滨海新区,不仅吸引着滨城市民,更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天津大学化工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郭鸿强说,绿色宜居、产城融合、好玩,是滨海新区留给他的印象,“如果以后创业,我会优先考虑滨海新区。”
同时,滨海新区借助北京、天津市区教育和医疗资源,补齐社会事业短板。滨海新区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新区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幼儿园78所(含小区配套学校和幼儿园),提升改造学校270所,天津实验中学海港城学校、天津师范大学滨海附属学校、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东疆外国语学校、天津生态城南开小学、天津市昆明路小学滨海学校、临港经济区清华实验学校等建成招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新门急诊楼、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陆续建成投用,滨海新区肿瘤医院预计将于今年底投入试运行,众多医疗机构的智慧化建设使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在家便可享受医生的诊疗服务。
如今的滨城,探新路、谋突破,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优秀人才不断汇聚,魅力持续释放,连连加码的教育、医疗、文化及民生事业的投入,使得城市发展新格局正加速形成。“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将继续立足滨海优势,彰显产业之“特”、文化之“特”,打造符合新发展格局要求,新产业发展、新人才需求的环境,在宜居宜业之城建设上行稳致远。(记者 陈西艳 王梓 单毅 牛婧文 张广艳 报道 贾成龙 摄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