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大代表惠冰:以一域之为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多“添秤”
专访天津市人大代表,宁河区委副书记、区长惠冰视频
(视频拍摄制作:人民网记者崔新耀)
人民网天津1月16日电 (记者孙翼飞)“认真聆听并深入学习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刻感受到2024年市委、市政府乘着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并发表重要讲话的东风、奋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坚定决心和有力举措,深刻感受到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盯紧多元目标、落实多重任务、应对多重挑战所取得成绩的来之不易,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2025年全市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天津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天津市人大代表,宁河区委副书记、区长惠冰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了“宁河区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在2024年,宁河区应邀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与首都北京、福建厦门等国内9座“公园城市”,一同荣获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同时与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等世界“生态名城”共同入选“自然城市”平台,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两山”实践的“宁河答案”。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宁河2024年最亮眼、最突出的一项业绩,能够纳入《报告》,是市政府对宁河工作的高度肯定,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倍增动力。”惠冰说。
惠冰认为,《报告》深入分析了2025年全市发展的新形势,明确了下步聚焦的新战略、新方向。下一步,宁河区将重点提升三个能力:
一是提升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能力。宁河区将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强化“进京赶考”,全年赴京对接不少于30次,力争引入北京企业项目70个、投资额40亿元以上。同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加快实施未来科技城EOD项目,谋划现代产业区创业基地、蓝白领公寓建设,打造承接外溢资源、促进区域合作的新样板。
二是提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新的一年里,宁河区将持续聚焦“因地制宜”,依托“涉农涉生态区”定位,注重从资源禀赋、百行百业中深度挖掘、整合提炼新质生产力,在生态文旅、清洁能源、低空经济、现代农业等领域抓攻坚、求突破,助力产业体系向新向上、迭代转型发展。
三是提升以一域之为服务全市发展的能力。新的一年,宁河区将锚定GDP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亿元、固投增长5%等任务,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扎实推进发展攻坚,力争超额完成目标,努力以宁河一域之为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多“添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我们送来了亟需的政策‘大礼包’与全年工作‘总方针’,我们将深刻理解各项决策部署背后蕴含的政治考量、战略部署、实践要求,从形势中找优势、在优势中求胜势,切实把积极因素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惠冰介绍,今年宁河区将重点攻坚四项任务:
一是攻坚产业发展,在提质升级上下功夫。聚焦以产业焕新带动科技创新、支撑城市更新,以培育增量推进盘活存量、有效提升质量,着力推动产业体系整体迭代转型。
二是攻坚扩大内需,在增强活力上下功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提高投资”列为今年九大任务之首,宁河区将用足用好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多措并举稳投资、促消费、增活力。
三是攻坚环境提升,在营造“气候”上下功夫。好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就是生产力、是竞争力,宁河区将持续推动“三环境”一体优化、整体改善,着力营造适宜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小气候”。
四是攻坚民生改善,在强化保障上下功夫。新的一年里,宁河区将继续统筹抓好“做大”与“分好”蛋糕,精心办好以20项民心工程、10件民生实事为代表的民生工作,重点提速智慧康养友好城市试点建设,加快区医院改扩建,推动实验小学宁河学校年内开学,努力为全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更加完善的保障,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凝聚民心民智民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