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市津南區全力推進“雙碳”工作先行示范區建設

2021年11月12日09:56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綠色發展“碳”路美好(圖)

海爾(天津)創新產業園內,工人們正在研究洗衣機滾輪樣品參數,調試后應用到自動化生產。 唐文博 攝

  日前,記者從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津南區“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加快推進‘雙碳’工作先行示范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雙碳”工作先行示范區創建以來,津南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勇當先行者、力當排頭兵,在鞏固創建基礎、強化創建措施和路徑上狠下功夫,積極推進區域綠色高質量發展。

  隨著綠屏·辛庄灣、咸水沽灣、雙橋河灣、八裡灣相繼建成,區域增濕降溫效果初步顯現,碳匯能力明顯增強。與2018年相比,2020年綠色生態屏障碳匯能力增長15.4%,達到了約15萬噸/年,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生態支撐”。

  國家會展中心(天津)作為智慧化水平最高的現代化國家級展館,碳排放總量減少25%以上,達到綠色建筑三星級標准,開展“雙碳”主題論壇49場,日益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商貿中心城市的重要節點,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平台支撐”。

  創新發展聚集區正加速建設,津南區與天津大學等高校共建大學科技園,形成了以華海清科為代表的集成電路,以海爾互聯工廠、福臻裝備為代表的智能制造,以中電科四十六所為代表的新材料,以易華錄為代表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活力企業迅速崛起、快速聚集,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

  下一步,津南區將繼續在圍繞“兩加四減”工作主線,推進“兩個清單”有序落地。在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碳匯措施上做加法。著力打造現代綠色農業,推進小站稻振興計劃,完善小站稻綠色發展低碳循環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以聯想佳沃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代表的高端農業科技園﹔以八裡台鎮園區為試點開展了5G智慧安全“雙碳”園區創建工作,依托海爾卡奧斯智慧能源的總控中心,利用5G、雲計算、AI等技術手段打造智慧園區,以園區生態平台推動能源和數字創新相容並進,逐步實現對園區進行“源-網-荷-儲”全方位能源管理。打造綠色生態屏障碳匯試點,營造“高生態碳匯”的城市綠地群落模式,探索形成“氧源綠地”“近源綠地”“碳源綠地”互補的城市綠地碳匯體系。在工業、建筑、交通運輸、社會領域能耗上做減法。持續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基本淘汰供熱用煤,推進燃煤鍋爐關停整合或改燃項目,兩年內計劃淘汰23台燃煤鍋爐,削減供熱用煤30萬噸。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筑,加強綠色建筑標識管理,持續擴大星級綠色建筑規模,推動被動式低能耗及近零能耗建筑實施。推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提高“公轉鐵”“海鐵聯運”比例,年底實現大宗原料鐵路運輸比例達到80%,推進榮鋼集團氫能綠色交通運輸,建設全市首座加氫站,投用氫能重卡,打造氫能源交通運輸利用示范應用場景,實現運輸降碳60%。

  在推進“兩個清單”有序落地方面,《措施清單》側重頂層設計,囊括“強化規劃示范引領、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行業碳達峰行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農業綠色低碳行動、碳匯能力提升行動、健全完善法規政策等支撐體系、強化宣傳引導”等10個方面、75個具體內容﹔《項目清單》側重重點項目落實,重點圍繞頂層支撐領域、重點行業領域、社會領域,包括建立“雙碳”創新研究院、打造國家級“鋼化聯產—氫能冶金”試驗基地和氫能綠色交通應用示范基地、建設八裡台鎮5G智慧安全“雙碳”園區、成立1個區級“雙碳”展示中心和若干“雙碳”體驗館等項目,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力爭在全市范圍內率先達成“雙碳”工作目標。(記者 唐文博)

(責編:李丹、王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訪民問暖 傾聽訴求
  • 暖身更暖心 暖流進入千萬家
  • 採暖季向華北輸送近45億方天然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