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藥研院科技創新形成“濱海烙印”

2021年11月19日11:37 | 來源:濱城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天津藥研院科技創新形成“濱海烙印”

  ■ 天津藥物研究院項目榮獲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其自主研發和產業化轉化的中藥新藥輻射全國24個省市

  ■ 項目自主研發的新藥近3年累計銷售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 天津藥物研究院自主研發取得中藥新藥証書41項,並全部實現產業化轉化,其中首創品種39個、獨家品種33個、醫保目錄收載27個,涵蓋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領域的23種重大和常見疾病

  11月初,由天津藥物研究院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劉昌孝院士領銜完成的“基於‘物質—藥代—功效’的中藥創新研發理論與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天津藥物研究院作為濱海新區醫藥產業科技創新的“橋頭堡”,圍繞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已形成帶有鮮明濱海特色的烙印,逐步走出了自己的特色發展路徑。

  項目突破中藥創新研發瓶頸

  天津藥物研究院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的“基於‘物質—藥代—功效’的中藥創新研發理論與關鍵技術及其應用”項目,利用已建立的評價體系和技術平台,為全國近百家單位完成了中藥新藥臨床前研究和評價、國際化注冊,也為我國中藥生產企業提供了巨大的技術支撐,推動了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實現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該項目建立的以“物質—藥代—功效”為核心的中藥研發創新模式提高了我國中藥新藥研發水平,改變了過去我國缺少中藥創新研發理論和科學模式,制約中藥研發水平和產業化效率的瓶頸。目前,該項目自主研發和產業化轉化的中藥新藥輻射全國24個省市,對我國中藥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和產業技術升級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自主研發的新藥近3年累計銷售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其中,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品種2個,銷售額過億的品種8個,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SCI論文115篇,出版中英文專著20部,產生了積極學術影響。

  科技成果可實現100%轉化

  作為濱海新區醫藥產業創新的主力軍,近年來,天津藥物研究院直面中藥的復雜性,全力開展新藥的“成藥性研究—臨床前研究—臨床評價—產業化轉化—上市后臨床價值”的深入挖掘以及先進制造全過程研究,逐步構建起中藥創新研發的理論、科學模式和關鍵技術,為實現研發創制“有效藥物”和生產制造出“優質藥品”提供了關鍵路徑。

  記者了解到,一直以來,天津藥物研究院的科技成果轉化率都在全國名列前茅。劉昌孝院士告訴記者,天津藥物研究院自主形成的科技成果呈現三個特征:一是以實現臨床需求為導向,能夠有效地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二是高轉化率,科技成果可實現100%轉化和100%產業化,突破了過去國內相關領域轉化率僅為5%-10%的產業瓶頸﹔三是把論文寫在了祖國大地上,用科技創新實現我國醫藥領域自主科技成果轉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截至目前,天津藥物研究院自主研發獲得中藥新藥証書41項,並全部實現產業化轉化。其中,首創品種39個,獨家品種33個,醫保目錄收載27個,涵蓋了心腦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等領域的23種重大和常見疾病。以天津藥物研究院研制的我國第一個滴丸劑型中藥新藥(速效救心丸)為例,該項成果已逐步建立了中藥滴丸制劑的共性關鍵技術,並逐步研發創制了系列中藥滴丸劑型新藥。

  天津藥物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研究院近30年已形成化學藥物、中藥和生物技術藥物三大板塊的創新研發體系,具有從靶點分析與驗証、分子設計、化合物制備與篩選、原料藥制備工藝與質量標准研究,到制劑處方與工藝研究,以及包括藥效學、藥代動力學和安全性評價在內的非臨床評價研究,再到臨床方案設計和藥品注冊事務等一系列研究團隊,目前正在圍繞創新藥開展多學科、多專業的交叉合作研究。(記者 牛婧文)

(責編:李丹、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訪民問暖 傾聽訴求
  • 暖身更暖心 暖流進入千萬家
  • 採暖季向華北輸送近45億方天然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