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宜居宜業之城 魅力精彩綻放

2021年12月02日09:39 | 來源:濱城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宜居宜業之城 魅力精彩綻放

天津工業生物所研究人員在做實驗

  ■ 濱海新區第三次黨代會以來,濱海新區相繼推出“一企一証”綜合改革、“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辦法”、“拿地即開工”、“最簡告知承諾審批”等審批模式。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為濱城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 今年,濱海新區陸續出台《濱海新區推進創新立區、打造自主創新升級版若干措施(試行)》以及配套的6個實施細則和1個指南要點,真金白銀支持濱海新區重大科技攻關、研發中心、創新型載體、雙創載體、科技成果轉化及人才引育

  ■ 濱海新區第三次黨代會以來,新區新建、改擴建各類學校、幼兒園78所(含小區配套學校和幼兒園),提升改造學校270所,天津實驗中學海港城學校、天津師范大學濱海附屬學校、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東疆外國語學校、天津生態城南開小學、天津市昆明路小學濱海學校、臨港經濟區清華實驗學校等建成招生

  ■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北京大學濱海醫院(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新門急診樓、濱海新區中醫醫院陸續建成投用,濱海新區腫瘤醫院預計將於今年底投入試運行

  今年9月,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天津工業生物所”)在澱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國際上首次在實驗室實現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天津工業生物所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20年5月,在荷蘭做博士后的張學文正式入職天津工業生物所,成為科研項目負責人。在此期間,他不僅享受到天津市博士后來(留)津專項生活補助及濱海新區在站博士后生活補貼,還獲得了150萬元的研究經費支持。在風景優美、生活便利的濱海新區安家后,他還把父母從山東老家接了過來,兩個女兒也分別在空港經濟區上了小學和幼兒園,享受著濱海新區宜居宜業的幸福生活。

  張學文的故事,只是濱海新區建設宜居宜業之城、聚才引才的縮影。濱海新區第三次黨代會以來,新區加快新動能引育,圍繞“人才鏈”構建“服務鏈”,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增加政策供給,大力完善社會公共配套服務,為高層次人才打造宜業宜居的發展環境,引才聚才“磁場”效應顯現,海內外企業聚集,宜居宜業之城魅力逐步提升。“十三五”期間,濱海新區市場主體達到27.7萬戶,比2015年翻了一番。目前,全區人才總量達80余萬人,其中在新區工作的“兩院”院士等領軍人才超千人。

  濱城魅力,根植於優秀營商環境的深厚土壤

  “銀行發現我們的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公示信息與營業執照登記信息不一致,資金無法入賬,業務開展不下去……”日前,東疆中航金網(天津)國際貿易產品交易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的員工發出緊急求助,並在東疆市場監管局“白露工作室”的幫助下解了燃眉之急。“白露工作室”的背后,正是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專辦“辦不成”的專業審批團隊。

  在濱城,類似“不為不辦找理由,隻為辦好想辦法”的故事還有很多。北京經開區、天津經開區、廣州經開區正式啟動三地國家級經開區268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天津港保稅區2020年出台了“拿地即開工”實施方案, 2021年進一步修訂實施方案,強化“保姆式”服務,持續提升區域行政審批效能,促進改革紅利加速釋放﹔濱海高新區首創“聯合交底”,在企業簽訂投資協議后,除明確辦件流程、各部門對接聯系通道外,同時也一次性提供企業后續工作所需各項資料,從而有效加快項目推進速度﹔中新天津生態城在全市率先推行“一套材料”審批改革,辦理時間從3個月縮短至7個工作日……

  濱海新區第三次黨代會以來,濱海新區相繼推出“一企一証”綜合改革、“信用承諾審批分級管理辦法”、“拿地即開工”、“最簡告知承諾審批”等審批模式。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為濱城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2021年7月,根據國家發改委發布的《2020年國家級新區營商環境評價報告(天津濱海新區)》,濱海新區在18個國家級新區營商環境測評中總體評價優秀,有關改革經驗和典型做法被全國借鑒或復制推廣。

  契合新產業發展需求的環境,也是宜居宜業之城魅力所在。

  11月12-14日,由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康希諾”)帶來的全球首款可吸入式新冠疫苗在“2021第五屆海南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亮相,這款新冠疫苗也迅速成為本屆健博會全場熱點。康希諾正是自濱城成長起來的代表性企業之一。2009年夏天,在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辦公樓601室,康希諾董事長宇學峰和他的團隊一起開始了創業征程。“聯合研究院為康希諾的成功打下了基礎。”宇學峰告訴記者,聯合研究院不僅有分析檢測等各類平台,還有專門的服務人員,可以讓創業者沉下心來搞研發,讓成功來得更快一些。

  在傳統“七通一平”的基礎上,完善“新配套”早已成為濱城共識。為了讓企業心無旁騖搞研發,濱海新區加強類似聯合研究院這樣的重大創新平台建設,發揮重大科研設施“筑巢引鳳”作用,構建國際化的人才發展環境,加速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11月16日,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揭牌儀式在濱海高新區舉行,將打造天津版“國之重器”。據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濱海新區正加快建設“信創谷”“細胞谷”承接載體,同時,創新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24家、國家級孵化器17家、市級以上研發機構528家,清華天津電子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學(天津濱海)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院、浙大濱海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科研載體為各類創新主體高質量發展“添翼”。

  濱城魅力,源自良好的人才服務環境

  2021年11月,經開區高層次人才服務領域喜訊頻傳,PPG科學技術部產品開發高級經理趙勇強成功入選“濱海新區第六批引進入選國家和省部級人才工程(計劃)高層次人才”,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楊燦群等7人入選“濱海新區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根據相關政策,入選人才均可獲一定資金資助。2017年以來,經開區已累計為企業兌現人才項目資助250余萬元,引進濱海新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63名,兌現金額達5650萬元。

  真金白銀兌現人才項目資助只是濱海新區建設宜居宜業之城,為高層次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和政策環境,實現人才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舉措之一。

  為搶抓人才引進窗口機遇期,濱海新區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2020年,濱海新區正式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快人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圍繞體制機制、政策舉措、服務模式、服務效能、獎勵程序等全面“優化升級”,不拘一格攬人才,集賢聚智促新區高質量發展。2021年,濱海新區持續營造“宜居”與“宜業”相促進的人才發展環境,實施高層次人才服務証制度,提供健康體檢、小客車搖號補貼等29項“專家+管家”式服務,僅惠及的高層次人才就達到近千人。完善服務專員制度,建立“人才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及時了解掌握人才所思所盼,幫助人才協調解決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實際問題1800余件。優化人才住房保障,建成35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惠及25萬名人才。

  為加快創新腳步,助力引育引動能,今年,濱海新區陸續出台《濱海新區推進創新立區、打造自主創新升級版若干措施(試行)》以及配套的6個實施細則和1個指南要點,真金白銀支持濱海新區重大科技攻關、研發中心、創新型載體、雙創載體、科技成果轉化及人才引育。

  同時,濱海新區還做優產業、人才融合發展“生態圈”,聚焦“1+3+4”現代產業體系主導產業,相繼成立了17個產業(人才)聯盟,對信創、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12條產業鏈實現全覆蓋。通過聯盟打造產業與人才融合發展的優質生態,當好人才“五星管家”,精准引才、合力聚才、用心安才,建設人才樞紐。

  濱城魅力,得益於日漸完善的生活配套

  前不久,在雄壯的銅管樂演奏中,天津茱莉亞學院宣布其位於天津濱海新區的地標性新校園正式落成啟用。熱愛音樂的莘莘學子在國內甚至家門口便可走進世界名校,為他們的音樂夢想插上翱翔的翅膀。

  濱海新區第三次黨代會以來,新區不斷完善生活配套設施,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加快發展文旅產業,豐富特色文化服務供給,迸發出無限活力。

  在國家海洋博物館學習海洋知識,在泰達航母主題公園觀看大型實景演出,在“網紅”圖書館——濱海新區圖書館漫游“書山文海”,在空港經濟區的“七彩花田”拍照留念,在生態城南堤濱海步道公園及東疆親海公園體驗近海親海樂趣……如今的濱海新區,不僅吸引著濱城市民,更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天津大學化工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郭鴻強說,綠色宜居、產城融合、好玩,是濱海新區留給他的印象,“如果以后創業,我會優先考慮濱海新區。”

  同時,濱海新區借助北京、天津市區教育和醫療資源,補齊社會事業短板。濱海新區第三次黨代會以來,新區新建、改擴建各類學校、幼兒園78所(含小區配套學校和幼兒園),提升改造學校270所,天津實驗中學海港城學校、天津師范大學濱海附屬學校、天津外國語大學附屬東疆外國語學校、天津生態城南開小學、天津市昆明路小學濱海學校、臨港經濟區清華實驗學校等建成招生﹔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濱海醫院、北京大學濱海醫院(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新門急診樓、濱海新區中醫醫院陸續建成投用,濱海新區腫瘤醫院預計將於今年底投入試運行,眾多醫療機構的智慧化建設使患者通過互聯網醫院,在家便可享受醫生的診療服務。

  如今的濱城,探新路、謀突破,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優秀人才不斷匯聚,魅力持續釋放,連連加碼的教育、醫療、文化及民生事業的投入,使得城市發展新格局正加速形成。“十四五”期間,濱海新區將繼續立足濱海優勢,彰顯產業之“特”、文化之“特”,打造符合新發展格局要求,新產業發展、新人才需求的環境,在宜居宜業之城建設上行穩致遠。(記者 陳西艷 王梓 單毅 牛婧文 張廣艷 報道 賈成龍 攝影)

(責編:李丹、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訪民問暖 傾聽訴求
  • 暖身更暖心 暖流進入千萬家
  • 採暖季向華北輸送近45億方天然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