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李鴻忠到南開大學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2021年12月06日16:59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堅定理想信念 厚植愛國情懷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12月3日,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來到南開大學,以互動交流的方式,向師生們宣講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李鴻忠勉勵師生們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情懷,肩負起青年一代的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南開大學省身樓宣講現場,交流互動氣氛十分熱烈。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付昱同學、文學院魏昊宇同學先后就“怎樣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如何理解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歷史性成就、歷史性變革”提問。

李鴻忠結合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等,向大家介紹了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李鴻忠說,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開辟未來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証,決定方向道路、決定黨的命運、決定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集中體現為全會《決議》總結的一系列原創性思想、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我們要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努力奮斗。

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馬夢菲和歷史學院輔導員馬超結合日常教學實踐分別提問:如何全面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內在關系?如何更好地把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李鴻忠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深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歷史智慧的精華養分。我們要不斷增強文化自信,大力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學深學透。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職責。高校思政工作要緊密結合大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的實際,運用鮮活生動的語言,把歷史經驗具象化,把大道理通俗化,講好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故事,增強感染力、實效性,推動全會精神入腦入心。

李鴻忠就同學們關心的“新時代青年黨員應該如何做到‘學史增信’”、“如何認識黨的自我革命精神”、“如何理解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等問題,結合一段段黨史故事作了生動回答。

“一百年來,我們黨的無數革命先烈用犧牲奉獻深刻詮釋了信仰信念的力量。”李鴻忠說,學史增信就是要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開大學時的諄諄教誨,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懷,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勇擔時代賦予青年學子的歷史重任。

李鴻忠說,自我革命是黨永葆生機活力、永遠堅強有力的根本途徑路徑,是我們黨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成功之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大無畏的自我革命精神、以空前的力度全面從嚴治黨,刀刃向內、刮骨療毒,黨在革命性重塑中更加朝氣蓬勃。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是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具體體現,是對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執著和篤定,是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勇氣和膽魄。新時代新征程中,必然會面對更大的困難挑戰,青年學子要大力發揚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拼搏進取,勇於擔當,摒棄安於現狀、消極懈怠的“佛系”心態,不做“躺平”者,用奮斗書寫無愧於時代的青春華章。

李鴻忠結合我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回答了我國是如何創造經濟快速發展奇跡、適應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問題。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制造業立市,以信創、智能科技產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推進“871”重大生態工程,著力打造“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希望同學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刻苦學習、提升本領,扎根天津、報效祖國,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校長曹雪濤和市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參加。(記者 魏彧 於春灃)

(責編:張靜淇、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訪民問暖 傾聽訴求
  • 暖身更暖心 暖流進入千萬家
  • 採暖季向華北輸送近45億方天然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