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靜海:體育與旅游不期而遇 團泊窪裡深耕大健康

依托如今的團泊湖濕地鳥類自然保護區,一座以“大健康”為核心,集體育健身、文化旅游、醫藥科研、康復養老為特色的現代化新城飛速崛起,從中延伸出的人文自然景觀自成一派。
生態資源充沛 團泊窪裡生機勃勃
團泊湖。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管理委員會供圖
環繞“華北明珠”團泊湖,途經彩針大橋、團泊啟彩奧萊、天津團泊足球場、薩馬蘭奇紀念館、團泊天津訓練基地、天津國際網球中心、團泊湖溫泉中心、光合谷旅游度假區等11個點位的“環團泊湖體育休閑旅游線路”,串起了靜海團泊濕地區域的綠色“生態長廊”。
2006年,作為國務院批准建設的天津市11個新城之一,依托51平方公裡的團泊湖,靜海區團泊新城自此打破沉寂,瞄准體育、醫學、文化、旅游、科研等功能,集中發力駛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在靜海區“十四五”規劃中,將團泊鎮東西布局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其中,團泊東區作為北京和天津大眾消費需求外溢的主要承接地、生態休閑旅游服務基地﹔團泊西區作為集健康產業創新、健康生活示范、國際合作交流職能於一體的國家級大健康產業示范區。兩區路線分工明確,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曾經的蘆葦灘涂通過實施水系治理、退化濕地修復、退魚還濕等一系列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之后,綠化面積已經達到3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不足10%上升到如今的16%,京津冀“綠肺”功能已初見成效。據統計,2020年觀測到200多種鳥類,有5萬多隻,按照今年的趨勢,種類相較去年還要增加。
以體育起筆 打造北方體育名城
國際網球中心。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管理委員會供圖
與環境一道齊頭並進的是以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的集群化園區建設。
2014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天津健康產業發展合作示范區成為主動承接非首都功能、反哺京津冀地區發展的重要載體。
園區以體育健身產業“起筆”,高標准建設了23個專業化國際標准體育場館,包括國內首個下沉式設計的團泊足球場、國際網球中心、天津體育中心自行車館、射擊館、棒壘球館等專業場館。這些充沛的體育資源先后承接了中國天津首屆體育旅游大會、第十三屆全運會等一系列重大賽事和活動。
隨著體育基地的拔地而起,曾經的窪地也在呵護中愈加充滿靈氣。通過多年的統籌帷幄,如今體育健身已經成為靜海區對外展示的“靚麗名片”。
而天津運動員體育訓練場地、天津體育職業學院、天津市體育運動學校等高校的建成搬遷,也吸引著眾多體育文化旅游項目前來落戶。薩馬蘭奇紀念館、團泊尚柏奧特萊斯商業廣場等,與體育場館一同列入“環團泊湖體育休閑旅游線路”內的優質觀光點位,據初步統計,園區每年接納游客80多萬人次。
優質資源集聚 大健康后勁十足
老人在鍛煉。天津靜海融媒供圖
如今,醫療、教育、體育、康養已經成為團泊地區四大主導產業,園區將體育產業作為核心功能,以此帶動京津冀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示范區計劃實施項目39個、總投資331億元。其中,新建項目15個、續建項目24個,預計完成投資50億元。血液病醫院(團泊院區)、中醫藥大學三期、醫科大學新校區、體育學院三期等9個在建重大項目加快建設……
隨著社會發展,“養老”已成為當下聚焦的熱點話題。園區聚焦全生命周期大健康體系發展養老產業,園區內全國首個大型養老機構康寧津園首創集全齡化社區、全模式養老、全程持續照護為一體的 “三全”社區,成為天津市規模最大、設施最全、功能覆蓋面最廣的新型養老綜合體,目前,已有來自天津及周邊地區的1100余名老人入住。
團泊大道全線貫通,鄱陽湖路、玄武湖路、健康大道、體育大道等主干道路建成通車,津靜市域郊鐵路開工建設,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體系,為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優質條件。
如今,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已逐步發展成京津冀大健康產業聚集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