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衛健委解讀:內地首例奧密克戎感染病例

12月13日,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公布消息稱,市疾控中心在對12月9日,天津市境外輸入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呼吸道標本,進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和序列分析,以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復核,均確認檢出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B.1.1.529進化分支)。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
該“奧密克戎”感染者是如何被發現的?目前情況如何?對其採取了哪些隔離和醫治措施?公眾應該如何做好防護?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開展?對於市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處長溫曉清進行了解答。
密切關注病人變化
加強中醫藥早期介入
據悉,天津此次發現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是中國內地首次檢出。它來自歐洲的入境人員,該人員在天津入境時體溫正常,申報無異常。經海關檢疫排查採樣后,全程閉環管理轉送至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12月9日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即由120救護車轉送至海河醫院就診。
溫曉清介紹,根據核酸檢測結果和基因測序確定了該患者是目前中國內地首例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病例。根據臨床專家診斷,該患者是一名無症狀感染者,“無論是通過胸部CT、體溫還是現有的無發燒、咳嗽等症狀來看,目前該患者是無症狀感染者。”
因此,醫院對其加強了中醫藥早期介入,“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是否有臨床症狀出現。同時我們專門安排了中醫專家團隊,對該患者進行中醫辨証施治,促進其早日康復。”
病人全程可控
貫徹分區管理
一直以來,天津堅持入境人員閉環管理,防止疫情擴散。入境人員的閉環管理措施從飛機落地就已開始:進行健康識別卡的查驗、體溫的查驗和疫苗接種史、流行病學史的調查。調查后,凡是有呼吸道或者發燒等可疑症狀的,將及時通過120閉環轉運車,運到定點收治醫院先單間隔離、確診后再分區收治。沒有症狀、健康識別卡是正常的旅客,則使用專用交通運輸大巴車,直接閉環轉移到隔離點,進行單人單間隔離。同時,入境人員所經過的環境都會進行嚴格的消殺。
溫曉清說,“奧密克戎”感染者像其他入境人員一樣,從入境到最后被確定為病毒感染者,一直處在全程可控的閉環管理下,“確實應該為我們的核酸檢測人員、疾控人員、120的轉運人員、隔離點人員,以及定點醫院的醫務人員和相關工作者點贊。該病人從入境至最后被確定為‘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者,一直處在全程可控的閉環管理下,體現了我市疫情防控保持‘熱備’,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疫情防控要求。”
針對“奧密克戎”感染者,溫曉清說,進一步採取了以下四項措施,“一是加強病區的分區管理,奧密克戎變異毒株感染的患者有自己獨立的病區,病區內有獨立的醫務人員和保潔人員承擔病區工作,與其他病區的病人不交叉﹔二是在疾控專家的指導下,定點醫院加大了消毒的頻次和消毒效果的監測,保障環境的質量﹔三是強化了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四是加強專用設備准備。雖然該患者目前還未用到,但是我們已經准備了單獨的呼吸機、監護儀等醫療設備,不與其他病區患者交叉使用,為將來可能需要救治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的確診病例做好充足的准備。”
民眾無需恐慌
繼續做好常規防護
奧密克戎變異株進入內地,一些民眾感覺有些恐慌,對此,溫曉清介紹,奧密克戎變異株本質還是新冠病毒,和以往的新冠病毒傳播規律相似,所以常規的防護方法依然有效。
“一是我們一定要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疫苗接種已經被証明是一個有效的防控手段,可以提高群體的免疫力水平。截至12月13日,天津市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868.2萬劑次,12歲以上人群首針接種率達95%,全程接種率達94%。”
溫曉清呼吁,民眾應當做好自身防護,“外出規范佩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風,加強手衛生。盡量不參加聚集性活動,特別是在密閉的環境裡,比如牌館、游戲廳等。”
同時,溫曉清提醒,一旦有發熱和呼吸道症狀,不要乘坐交通工具,要盡早到發熱門診就診﹔在接受流行病學調查時,如實將前14天的旅居史向防疫人員進行闡述,不能有隱瞞等等。
面對“新”病毒
我們有新辦法
中國內地首次發現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對於天津來說也是考驗,溫曉清介紹,將進一步加強相關管控力度。
“一是繼續加強院內感染防控,提高醫務人員的防護意識和措施,加強對定點醫院的日常督導和檢查。同時奧密克戎是一個新感染的變異毒株,對於病毒變化的規律,如何診治我們還在積累經驗中,所以要求醫務人員在診治過程中認真做好全程記錄,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為后續救治工作積累經驗。”溫曉清表示,還將繼續發揮中西醫結合的團隊優勢,“我市中醫專家們正在結合新的情況,准備出台新一版的中醫藥指導方案,目前還在不斷完善中。”(記者黃建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