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為人類美好未來貢獻中國智慧(學術隨筆)

戴長征
2022年05月30日10:4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人類美好未來貢獻中國智慧(學術隨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創性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創立了習近平外交思想。這一思想植根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鮮明的中國特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樹立正確義利觀等一系列重要理念和倡議,把握歷史發展大勢,著眼於世界全局和人類未來,深入挖掘、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韜略,將世界大勢、人民期盼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進行融通對接,為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也進一步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以整體思維、系統觀念觀察事物、把握世界的智慧。習近平主席指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顧名思義,就是每個民族、每個國家的前途命運都緊緊聯系在一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認識處理社會和政治問題時注重對大道、大局、大勢的把握,注重對事物相互聯系和轉化的體察,提倡對遠大目標和理想的追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主張的天下為公、協和萬邦、世界大同等理念,都體現出鮮明的整體思維、系統觀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站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高度,運用整體思維和系統觀念分析世界大勢、把握歷史規律、破解時代課題。進入21世紀,各個國家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前所未有,各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共享發展成果、共同應對挑戰,每個國家都不可能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隻有把全人類作為一個整體,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的高度思考“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才能為人類未來找到正確出路,為構建美好世界凝聚價值共識。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生動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天下情懷、大同理想。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人歷來‘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中國一貫主張,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伙伴關系,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於立國之道、為政之道的思考和探索,為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提供了文化滋養。“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德,國之基也”。這些論述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德政的思想,即認為國家對內負有養民、教民、安民、富民之責,處理國家間關系要遵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推崇“以和為貴”“和而不同”“化干戈為玉帛”等理念。中國提倡國與國相處要堅持平等相待、互尊互信,各國應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把本國利益同各國共同利益結合起來,在合作中實現共贏。遇到矛盾和分歧,堅持以對話協商方式化解。建設新型國際關系理念為有效化解國際矛盾和沖突、探尋國際關系健康發展之道提供了中國智慧。

建設新型國際關系,需要相關各方正確處理國家間利益關系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對這一問題的辯証思考。比如,主張“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國與國交往應做到以義為先、以義兼利,不能見利忘義、損人利己﹔推崇“言必行、行必果”,不能言而無信、背信棄義﹔對待毗鄰之國,追求“鄰裡相望、守望相助”的友好關系。正確義利觀、親誠惠容理念、真實親誠理念等,創造性地借鑒了這些觀點。我國對外交往決不是僅僅追求經濟利益,而是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實現義利兼顧、義利平衡。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我國堅持義利並舉、以義為先,決不唯利是圖、斤斤計較,而是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支持擴大其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對周邊國家,我國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堅持睦鄰、安鄰、富鄰,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在處理與發展中國家、周邊國家關系上的理念創新,增強了我國外交的親和力、感召力、影響力,讓中國的朋友和伙伴越來越多。

(作者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30日 第 09 版)

(責編:李丹、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